自古以來,從沒缺少過愛扇之人。尤其折扇,從明朝永樂年間開始,由于成祖朱棣愛扇,令朝廷定制,進獻御前, 并在扇面上題詩賦詞,分贈于大臣。一時折扇大貴,成為一種時尚。文人雅士學著互贈題詩詞字折扇,表喻友情別意。手持折扇,成為當時生活中高雅的象征。
扇套是扇這一雅物的附屬品,同扇墜一樣是一把完整的扇的組成部分,能讓扇子增添一份素雅與華貴受到眾多玩家的喜愛。現(xiàn)今,存世的老扇套中以折扇扇套居多,團扇扇套極少,以清朝和民國時期為主。扇套材質沒有特定限制,多以真絲和織繡為材,包含刺繡、織錦、緙絲、宋錦等工藝。老扇套多以刺繡流世,品類也繁多,蘇繡、京繡、粵繡無一不包,由此也可對當年扇文化的繁榮窺知一二。
織繡扇套:織繡主要包含刺繡、織錦、緙絲、抽紗、花邊、絨繡、機繡、繡衣、繡鞋、珠繡、地毯、手工編結等。中國的絲織物出現(xiàn)的年代十分久遠,據考古發(fā)掘的資料證明,早在新石器時代的良渚文化時期,就已經出現(xiàn)了最早的絲織物。此后,經過殷商的發(fā)展,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織繡工藝,已具有較高的水平。
直到離我們最近的清代,以江南地區(qū)的江蘇、浙江兩地生產最盛,民間絲織品作坊發(fā)展到上千臺織機,生產規(guī)模和數(shù)量都超過了官營織造,絲織品也隨之遍及全國。如今我們看到的大部分老扇套都是刺繡扇套,織錦、緙絲的老扇套遺存下來的較為稀少。
刺繡廣義上被定為蘇、湘、蜀、粵四大門類,細分下來則有數(shù)十種小類,刺繡的技法有:錯針繡、亂針繡、網繡、滿地繡、鎖絲、納絲、納錦、平金、影金、盤金、鋪絨、刮絨、戳紗、灑線、挑花等等。用以制做扇套的門類以蘇繡、粵繡為主,這跟江南的文人文化有很大的關系,文人愛扇自然對扇套會多一分需求。而技法則以打籽繡、盤金繡、拉鎖繡為主。
藏繡扇套:藏繡源于公元9世紀,與唐卡和堆繡并稱為藏傳佛教三大藝術,是中國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藏繡不斷吸收中原文化、中西亞文化及藏傳佛教文化中的藝術手法,慢慢交融匯聚成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美好。
-------------------------------------------------------------------------------------------------------------
喜歡刺繡扇套的朋友請聯(lián)系我們在線客服或撥打電話:4006-987-163
了解最新盛風動態(tài)請掃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