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南宋山水畫團扇較之北宋發生的明顯改變,刪繁就簡,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構圖上:畫面追求“一角半邊”式構圖
北宋時期的山水畫常是大幅卷軸的全景式構圖來表現自然山川的壯觀之美,到了南宋,由于政治文化思想的變化,一大批院體山水畫家經歷了這個時代的洗禮,開始在繪畫風格上尋求改變,在構圖上打破了北宋山水畫表現層疊的大幅卷軸的構圖樣式,發展成以局部景色為主的“一角半邊”式構圖。
多截取山水中的一小段,在虛實空間布局上注重強化主觀意識,寄與片段景物的抒情達義,繪畫中簡潔的構圖加上簡練的形象,并以巧妙的手法利用空白把詩歌意境貫穿在畫中,把富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加以突出,使畫面情景交融,藝術的空白與簡練的題材相得益彰,令觀賞者感受到意境深邃,有狀難言之景列于目前,含藏不盡之意見于畫外之效。
二、意境上:畫面追求情景交融的詩意表達
在宋代之前山水畫家在筆法的健全,墨色的純熟,以及對置景布局上所表現的高超技能使得南宋畫家必須進行新的探索。就是向詩歌學習,探索繪畫語言的新境界。
蘇東坡就指出體會他的詩,便能聯想到一幅畫,欣賞他的畫,畫中便能浮出一首詩。因此當時的畫院對詩意的追求成為當時重要時代風尚和審美趨向,畫面追求詩意,是南宋團扇繪畫的另一大特點,用詩意來發揮畫意,進而以詩境開辟畫境,具體參考文章:團扇扇面畫的風格及形成原因。
總結說來南宋山水團扇是利用近景的山石,樹木,小河,飛鳥等個體形象來組織畫面,等畫面基本形成再賦予詩意,畫家采用山石樹木這種可變性較強的個體穿插到畫面中來調節空間,等基本構圖完成后,選出最突出的詩意進行表現刻畫,整幅團扇短而神搖,可謂小中見大,并能體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邃意境。使人感受到融化詩意的畫境,情景交融。
三、筆墨上:畫面追求簡化的筆墨
筆墨是中國山水畫的一個重要表現形式。它的運用對中國畫在形象塑造和傳達思想上起著重要作用,是畫家們傳遞情感的最佳方式,更是一種表現畫面意境美的重要工具。
作畫正如寫文章一樣,畫面中的點線色彩都構成了作品的形式語言,對形象的繁瑣塑造不如簡單的筆墨表達情感,但就筆墨技法來說,對簡化的筆墨在技法上有著更高的要求,在用筆上主張簡化筆墨,但不減意境。用最少的筆墨達到最佳的畫面表現效果。
水墨表明了南宋院體山水畫家會繪畫用筆用墨的貢獻,他們用墨簡化筆,用墨塊來加強縱深空間的視覺效應,對于墨的極具,烘染和醒破,都意在做到繪畫線條和墨色的相互融合。
除此之外,書畫和團扇的有機組合在南宋時期有了明顯的進步,最終形成了以扇入畫的局面。傳統繪畫常常采用長卷作畫,與之不同的是,團扇扇面畫則顯得小巧精致,這種新的扇面體裁以及其獨特的藝術形式為此后的發展開拓了更為廣闊的藝術空間。
------------------------------------------------------------------------------------------
如果您喜歡山水畫團扇請聯系我們的在線客服或撥打電話:17768011578
關注盛風微信公眾號了解最新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