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春制扇技能大師工作室被評為東吳技能大師工作室
日前,經單位申報、專家評審、實地考察和網上公示等程序,區人才辦、區人社局聯合發文,確定14家工作室為東吳技能大師工作室。位于吳中區城南街道的盛春制扇技能大師工作室在列。
2018年東吳技能大師工作室名單
盛春
中國制扇工藝大師
國家非遺項目【制扇技藝】傳承人
江蘇省民間文藝“迎春花獎”得主
江蘇省鄉土人才“三帶”能手
2017廈門金磚峰會主會場藝術品設計特邀藝術家
蘇州市民間工藝家
指尖蘇州·十佳巾幗匠星
蘇州市姑蘇宣傳文化重點人才
東吳文化產業重點人才
東吳杰出匠師
12月4日,區人社局鑒定中心主任鐘惠一行實地考察東吳技能大師工作室項目
蘇州魚米之鄉的富足,溫婉細膩的環境養育出心靈手巧的手工藝人,盛春便是其中之一。從小便接觸傳統工藝美術的盛春,對蘇扇有一種特殊的情結。而1995年,與蘇扇的正式碰面,更是使盛春對蘇扇一見傾心。
拜師學藝·專注嚴守
自1995年起,盛春先后拜陶林之、包正、邢偉中老師為師,系統性地學習折扇、絹宮扇、檀香扇的制扇技藝。
2013年,盛春根據清宮藏扇,進行一比一復原,并破解其制扇技藝,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絹宮扇的歷史空白。
《鳳梧牡丹》獲2016中國(蘇州)“啟迪蘇藝杯”最佳工藝獎。
盛春從拜師學藝到自主復原清宮藏扇、破解其制扇技藝的一路并不輕松。
蘇扇的制扇技藝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技藝,從竹、木到織繡;從雕刻到鑲嵌;從漆藝到書畫;制扇匠人都要懂得其本質和技藝,并不斷學習,不斷探索。而如何將他們有機的組合到一起,又考驗著制扇匠人本身的審美和對它們特性的了解。制扇匠人的成長之路,長而彌堅。而盛春因為對蘇扇的熱愛,就這樣一路堅持下來。無論是不斷嘗試研發,否定自我,創新蘇扇樣式,還是歷經9月,復原清宮藏扇,盛春都因為熱愛而甘之如飴。
《國色生香》“玉緣漆花藝博杯”文博精品大賽銀獎
所有的努力,都會開出花兒來。無論是屢次獲獎,還是承接國禮,抑或是代表蘇州文化對外交流,這些都是對盛春的認可。
《花戲蝶》獲第四屆東方工藝美術之都博覽會暨江蘇民間文藝迎春花獎
第24屆法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江蘇省非遺代表展“一扇百工·至善至美”
創新創優·傳承發展
盛春自97年創建蘇州凌云扇藝以來,發現傳統制扇方式歷時過長,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于是盛春創新性地引入現代管理與設計技術,彌補傳統蘇扇制扇技藝的不足。
不僅如此,盛春還每年研發新品12款以上,有外觀專利51項,發明專利12項,獲得業內專家及市場的高度認可。挖掘整理失傳已久的傳統絹宮扇制作技藝并加以傳承、創新,開發了多項制扇技藝;創立蘇扇商標4項,公司職務版權128份,個人版權21份。從而使得蘇扇的樣式得到的了充足的發展和創新。如今,蘇州凌云扇廠依靠著盛春的創新創優在歲月的長河中堅守下來,并成為了現今蘇州最具有規模的扇廠。
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在于人,制扇技藝之所以可以綿延發展,便在于制扇匠人的口口相傳,和對制扇技藝的專注嚴守。盛春先后培養全能技師9名,資深折扇制作技師14名,團扇制作技師20名,檀香扇技師5名,扇面技師17名。從而使得制扇技藝可以傳承并發展下去。
立足未來·傳播文化
隨著現代工業和現代科技的日漸推進,傳統工藝美術逐漸淡化在人們的視線范圍內。蘇扇的制扇技藝雖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遺保護名錄,但仍是知之者甚少。再加上蘇扇文化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涉及藝術范圍廣泛,故一般人很難系統性地了解到蘇扇的全貌。盛春不愿意看到:在未來,人們只能透過博物館的玻璃欣賞蘇扇的精致,通過書籍了解蘇扇制扇技藝的精妙。于是,2016年盛春創辦蘇州盛風文化創意發展有限公司,依托于現代傳媒手段,致力于蘇扇文化教育宣傳與展覽展示服務。
2018年依托凌云扇廠20余年的制扇技藝傳承經驗,打造盛風蘇扇藝術館,運用靜態展陳與活態傳承相結合的方式對外展示蘇扇的歷史、文化、制作工序、制作場景以及眾多精美絕倫的蘇扇精品,同時,通過盛風蘇扇藝術館和盛風蘇扇文旅創意館舉行多樣化研學、旅游、教育等活動,使得參觀者從眼、耳、手、心四個方面深入了解蘇扇。
盛風蘇扇藝術館自正式對外開放之日起,現已頗具成效,盛風蘇扇藝術館于7月授牌成為“吳中區未成年人社會實踐基地”,10月授牌成為蘇州市科普教育基地并于11月18日授牌成為“蘇州市第五批未成年人社會實踐體驗站”。12月,盛風蘇扇文旅創意館被評為省級工業旅游區。
盛春,在20余年中走過的一步步都在為蘇扇的傳承和弘揚而努力。而盛春制扇技能大師工作室將是她傳承、保護、創新、弘揚蘇扇文化的堅實陣地。
了解盛風最新動態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