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扇文化最早可追溯到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在烈日炎炎的夏季,隨手獵取植物葉或禽羽,進行簡單加工,用以障日引風,故扇子有障日之稱,這便是扇子的起源,而今天我們所介紹的腰扇則是后來人們發明的。
在中國扇文化發展的歷程中,由最開始的羽扇、蒲扇到后來的團扇、折扇,衍生出無數的品種。團扇的起源,團扇是什么時候出現的?那是西漢以后北宋以前的扇子,直至北宋折扇才得以盛行,而后廣被接受。
折扇能夠慢慢深入人心與其可折疊易攜帶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這也正是團扇的弊端所在,那么聰明的古代人在沒有出現折扇之前就沒有一個解決方式嗎?這個衍生品就是腰扇。
腰扇就是指佩于腰間的團扇,故名。
《南齊書·劉祥傳》:“司徒褚淵入朝,以腰扇障日。” 元朝人胡三省作注:“扇佩之于腰,今謂之折疊扇。”自此便不斷有人以之為據將折扇定為南齊的腰扇。腰扇還有一個別稱,稱之為“障日”,顧名思義就是用于遮陽,古代的扇子并非完全作為引風納涼之物,其在南方也時常被用于擋雨遮陽,有點類似于雨傘的作用,當然只適用于小雨。
但是由于團扇的體積較大,隨身攜帶一把團扇極為不便,當時也還沒出現折扇這一品種,聰明的古人便想將團扇改良為一種易攜帶的形式,這就出現了腰扇。腰扇跟傳統折扇的區別在于其拿掉了團扇的外框,而只留一根扇柄,不用時,將扇面卷合收起,以繩系于腰間,使用時將扇面舒展開,用以遮陽蔽日。
------------------------------------------------------------------------------------------
如果您喜歡腰扇請點擊聯系我們的在線客服,或撥打4006-987-163
了解更多盛風文化請掃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