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絹宮扇是蘇州扇子的種類中的一種,始于何時,文獻上并沒有過記載,具體的時間我們無從得知,不過根據東晉謝芳姿(蘇州人)“團扇復團扇,許持自障面”的團扇歌和宋代陸游“吳中近事君知否,團扇家家畫放翁”的詩句,足以證明自晉到宋時期,已經頗負聲譽了。
到了元明兩代,又有進一步的發展,并由宮用之物,逐漸變成了文人雅士賦詩作畫的領地。這種趨勢,一直發展到明末清初。于是,蘇州絹宮扇聲譽益廣,當時凡采購絹宮扇的,莫不紛至蘇州。其技藝之精,生產之盛,頗有曠古之稱。然而,近百年來,由于戰亂紛繁,城鄉經濟衰退,扇業曾一度沒落。
過去制扇,特別考究材料的選擇,除扇圈以竹為之,還要在外邊包以象牙、玳瑁、湘妃等等。扇柄也要使用名貴的竹、木、牙、角之屬。并且施以彩繪、雕刻,或鑲嵌、髹漆。往往一扇之成,耗費時日甚多;因此,售價不菲,遠超一般民眾的承受能力,因而逐漸衰退下來。
大約在20世紀初,為了減輕成本和省工省料,出現了一種以竹為柄,以鋼絲為圈的扇,加以扇面美化,頗有小巧輕便之利。于是收到了大眾的喜愛,當時除了內銷外,還有部分產品遠銷海外,使得沒落的勢頭稍有轉機。
但不久后,部分商人為了追求厚利,不僅不斷將扇子尺寸減小,將原來的大號改成了大、中、小三種不同規格,而且開始出現粗制濫造的情況,漸漸丟掉了消費者的信賴。使得曾一度出現的生機也成了“曇花一現”,生產仍復衰落,經營者也只剩下“古訓堂”、“錢來源”等四五家了。
----------------------------------------------------------------------------------------------------------
如果您對盛風的絹宮扇感興趣,請聯系我們。我們的聯系方式:17768011578
關注盛風蘇扇動態,請掃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