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近來感受到本地興起一股小小的宮扇作品收藏熱潮,借此文宮扇手繪創作淺談初級收藏。宮扇本身做工精美、造型小巧,或執之在手,或置于桉幾,上繪精心設計的字畫后成為一件極富個性化的藝術品,一些青年畫家的宮扇作品因為題材新穎、價格親民,尤其受到入門級藏家的喜愛。
要說宮扇收藏,先要講講什麼是宮扇。宮扇,也叫團扇、紈扇、合歡扇,是一種圓形有柄的扇子。不過,宮扇并不全是圓形,它的形狀可謂千姿百態。其中海棠形、馬蹄形、梅花形,是除圓形之外較常見的,其它還有腰圓、六角、八角、瓜愣、蕉葉、梧桐葉等形狀。扇柄也由玉竹、斑竹、桃枝竹,到檀香木甚或玉石等材質,不同的扇柄價格差別不小。
宮扇盛行于漢代至北宋時期,四川及蘇杭地區的扇子製作最精良,歷史也最悠久。宋元時期的宮扇,多用羅或絹製作扇面,而且只用一面或作畫或書法。到明清時期,開始興起用兩面繃絹、紗、羅、綾等方式,同時增加了瓷青、泥金、湖色等彩色面品。其中,又以繪畫、緙絲、刺繡、貼花、抽紗等作為藝術加工手段,使團扇書畫藝術達到登峰造極的高度。
一、從宮扇工藝看扇子收藏
一把扇子製作完成要經過二十多道工序,主要分為制框,繃扇面和包邊的三大工序。
先說制框。古法的扇框是用一根竹條烘烤彎制而成,因宮扇形狀多變,制框的難度也不盡相同,其中圓形是相對比較容易製作的形狀。如果碰到弧度很大的形狀,製框難度會增加好幾倍,所以一般圓形宮扇本身價格會相對便宜些,其它形狀價格會高一些。
其次是繃扇面。完美的扇面要保持平滑和緊繃,最忌塌陷。因此繃扇面不光要高超的技術,連氣候因素都要考慮,比較乾燥城市製作的扇面拿到濕度大的城市,扇面就容易塌陷。香港就是一個濕度很大的城市,在收藏宮扇的時候最好選擇蘇杭一帶出產的扇子,因本身在濕度比較大的城市製作完成,拿到同樣濕度大的地方扇面的變化就不會太明顯。另外在濕度較大的季節看到扇面出現一些小小的褶皺也屬于正常現象,到天氣轉乾燥,扇面又會自己繃緊,恢復平整。
最后是包邊。宮扇的邊框要用宋錦包裹,遮擋住宮扇外口和內口沿一釐米左右的距離。包邊包的好需要平整無褶皺,包邊越窄技術難度越高,扇子價格也會相對高些。綜上所述,一面製作精良的宮扇需要扇框形狀到位,扇面緊繃,包邊平整。
二、扇面上的繪畫形式
所謂「咫尺之內,瞻萬里之遙」,宮扇的繪制需要在一個有限的空間中把許多元素容納進去。創作空間小還要意味無窮,因此扇面書畫成為魅力獨具的一種藝術形式。
宮扇在民間有吉祥、團圓的美好寓意,這類題材的傳統作品仍然是大多數客戶的心頭好,這其中以花鳥山水畫最受歡迎,人物次之。現在市面上常見的宮扇作品一幅價格大概在幾千至幾萬港幣不等,下圖是筆者的友人特別定制的結婚紀念日紀念品——一幅「牡丹白頭翁」題材的花鳥作品。這一幅由西安美術學院花鳥專業的青年畫家楊原野完成的原創作品,因為畫家資歷尚淺,價格只有數千港幣,而作品畫面精細,題材構圖和配色畫家都有給予建議和設計,藏家亦覺得物超所值,拿到后愛不釋手。
這類傳統蘇州古典宮扇的特點宮扇作品的價格跨度最大,陷阱相對比較多,主要因為畫面是原創還是臨摹,對于初級藏家來說并不是特別容易分辨,有一些畫家將宋代團扇小品等經典作品直接臨摹后售出,價格和原創作品無多大差別。筆者建議藏家在購買前可以查閱網上圖冊了解一下,最常見的臨摹作品很容易就能自己篩選出來了。另外,購買前不妨直接詢問畫作是否原創,以防止一些畫廊、畫家規避問題打擦邊球。
此外,有一類原創作品是比較接近某些名家風格的模彷作品,一般歸入「行畫」范疇,這類作品如果畫面複雜一些,也可以賣出一點價錢,比單純臨摹的作品藝術價值要高。宮扇作品的價格大體和畫家的背景資歷還有畫作本身複雜度直接相關,并非無跡可尋。
----------------------------------------------------------------------------------------------
如果您喜歡宮扇請聯系我們的在線客服或撥打電話:17768011578
了解盛風最新動態請關注我們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