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喜愛折扇源于喜愛竹子,文人喜竹,因竹有“節”不畏嚴寒風雨,寧折不彎,愛它腹內中空虛懷若谷,在欣賞它的品格之余還有一個意外的收獲,就是文玩折扇的把玩盤玩兒竹制品若干年后,文人們發現這個東西居然能夠產生玉質般的質感與瑩潤,吼,買噶的!這可要了文人們的命了,文人尚玉自古就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的說法,因為文人認為玉有君子的品德,溫、潤、凝、結沒想到竹子也行!自然文人士大夫便對竹制品愛不釋手了。
而統治文人的皇帝是更大的文人兼更大的地主,他們自然也是一樣的喜歡竹制品,自此,上行下效便形成了把玩欣賞竹制品的風氣。這就產生了我們獨特的審美觀念,我們的審美觀念從來都來源于抽象的意識形態而不是單純的實物再現。
中國的文人審美與西方審美有很大的區別,主要是形與意的區別,西方審美更注重寫實而我們更注重寫意,這也佐證了我們的獨有哲學思想決定了我們的美學觀。當然這又是一個比較大而專業的范疇,暫不在此貼中展開了。
但是我要說的是,中西方在美學上的至高境界卻是一致的。就是極端“病態”的:西方是殘缺美、東方是病態美舉例:西方的美神維納斯雕像(斷臂的那位,不是說“gay”啊!)、中國文學作品中的林黛玉。古代文人認為病態的才是最美的,我來列舉一些如:紫砂壺中的曠世精品“供春壺”就是模仿樹瘤子做的,盆景、病梅、金魚等等等等......而竹子折扇也不例外,如;斑竹、羅漢竹一脈……
------------------------------------------------------------------------------------------------------
如果您喜歡竹扇請聯系我們的在線客服或撥打電話:17768011578
了解盛風動態請掃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