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定制熱線4006-987-163
漢族是一個大融合的民族,能包容兼收眾多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精髓。扇文化亦是如此,之所以能夠傳承千年并且依舊不失魅力,靠的就是極強的包容性,單從扇骨方面來說就兼容了竹文化、木文化、雕刻文化等等不同的種類,今天我們就談談一種特殊的扇骨工藝——波羅漆扇骨。
什么是菠蘿漆折扇?波羅漆,也可寫成菠蘿漆,這是南方人對于這一工藝的叫法,它原本應該叫做犀皮漆。關于這一名稱和歷史來源有這么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來自于唐代的趙林,他認為犀皮漆是漢人從西域的馬鞍子上得到靈感,從而發明的。他在他的書中解釋因為馬鞍子與馬鐙挨著的位置上,不斷被摩擦,有凹下去的地方,顯露出一層一層的顏色,漆匠就根據這種自然形成的紋樣,仿造出現犀皮漆。
還有一種說法,來自于明代的文人都穆,都穆認為這種漆器應該叫“犀毗”,與“犀皮”發音一樣,但文字不同。他解釋這個“毗”字是肚臍的意思。犀牛的皮膚非常堅硬,平常坐臥之時,肚臍這個地方就在地上磨得極為光滑,有一層一層的紋飾,像饕餮紋。我們常在青銅器上看見饕餮紋。因此,西域人常把犀牛的肚臍割下來,做成腰帶中間的一種裝飾。后來的工匠是根據犀牛肚臍的樣子,做出了犀皮漆。
無論是哪一種說法,但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核心思想都是說犀皮漆是由漆匠模仿所見到的一層層的紋理而創造出來的。而犀皮漆最吸引人的除了其鮮艷的色彩之外,就是那一層層看似不規律卻又暗含某種幾何意趣的紋案。
波羅漆扇骨何時出現無跡可尋,但從如今市場上能看到的一批民國時期留存下來的老波羅漆扇骨,我們可以推測,大概是在那個扇文化發展最為繁盛的時代——清末民初,喜歡扇子的人越來越多,人們不再滿足于固有的扇子種類,于是進行了種種嘗試,使得那個時期在扇子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為后世留下了難以忘懷的技藝。
----------------------------------------------------------------------------------------------------------------
喜歡菠蘿漆扇子請聯系我們的在線客服或撥打電話:17768011578
了解最新盛風動態請掃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