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定制熱線4006-987-163
端午至,畫扇相餉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掛香囊;
五彩線,手腕綁;吃粽子,沾白糖;
龍舟下水喜洋洋……
雄黃酒,灑庭戶,
小孩頭上畫老虎。
一,二,三,四,五,
家家戶戶過端午……
蘇州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的重要民間節日之一,紀念的是愛國大詩人屈原。但是蘇州的端午節卻與其他地方不同,它所紀念的是春秋時期吳國名將伍子胥。雖然蘇州端午節活動有些與其他地方的端午活動并無太大區別,但其細節卻體現著蘇州特有的水鄉風情。
喝雄黃酒
《吳郡歲華紀麗》卷五:今吳俗,午日多研雄黃末屑、蒲根和酒以飲,謂之雄黃酒。又以余酒染小兒額、胸、手足心,云無蛇虺之患。復灑余瀝于門窗封凍壁間,以祛辟毒蟲。
佩掛香囊
蘇繡聞名遐邇,故佩戴的刺繡香囊,精巧雅致,內盛雄黃,名雄黃荷包。
大戶人家則更講究:“鏤翠葉五色葵榴、鈿漆折扇、真結百索釵符、牙筒香囊、艾朵彩團巧粽之屬”
懸掛菖蒲
蘇州人家端午節在家門口一般都要掛艾草、菖蒲,大蒜,通常將艾草、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后插或懸在門上。許多家庭還要將這些有消毒作用的草藥大蒜讓孩子隨身攜帶。
懸鐘馗像
《吳郡歲華紀麗》記載:今吳中五月朔日,俗例堂中懸鐘馗畫像一月,以祛邪魅。或有懸關帝像及雷部神將畫軸者。蓋五月為毒月,俗咸以神像鎮宅也。
端午食粽
《吳郡歲華紀麗》記載:吳俗,角黍以箬裹糯米為之,或用菰葉,有三角一角二種,形制甚多。三角者為菱角粽,一角者為秤錐粽,以菰葉裹黍為之者,謂之茭粽。吳門端五節,爭以角黍為節物,巧制各種俱備。又有棗子粽、火肉粽等新制。
值得一提的是蘇州有“健粽”的習俗。范成大《吳郡志》記載:重午以角黍團、朱索、艾虎、畫扇相餉。夏至復作角黍以祭,以束粽之草系手足而祝之,名曰健粽。
畫扇相餉
端午贈扇的習俗早已有之,但端午贈扇的習俗要從唐太宗開始普及,并于宋代成為官方習俗。
《唐會要》曾記載:唐太宗根據端午贈送禮物相賀的習俗,手書飛白扇贈送給司徒長孫無忌、吏部尚書楊師道。希望他們可以庶動清風,以增美德。
后期宮中端午舊俗,不只是寵臣有賞,一般文武官員也各有賞賜。《紅樓夢》第二十八回記載:賈元春“端午兒”前給親人們“賞節禮”,其中便有上等宮扇兩柄。可見端午宮中贈扇已成風俗。
“端午贈扇” 不僅成為中國文化中的一個優良的端午過節傳統,并影響了近鄰的東亞文化圈。韓國文化中就有學自唐代的這個文化,君臣間互贈端午扇以表祝賀之意。
端午前,蘇州上貢蘇扇作宮用之物,皇帝則將蘇扇逐層下發,以示祝賀。
民間贈扇
不僅蘇州有畫扇相贈的習俗,在浙江、鄂東南一帶也有端午贈扇的習俗。
古時,民間稱五月為“惡月”。五月初五,五五相重,因而被稱為是“毒日”。相傳,這天由春入夏,天氣漸熱,雨水豐沛,蚊蟲滋生,瘴癘毒霾囂張,易發流行病。女婿給丈母娘家送扇子,祈求在端午節這個惡月惡日扇跑惡鬼(實際上是驅趕蚊蠅),祈福納祥,避邪消災。
贈扇數量
數量根據丈母娘家的人數決定,一人一把,且多為雙數。若丈母娘家人數為單數,則多送一把作公扇之用,亦有祝添丁進口之意。
贈扇分類
岳丈:鵝毛扇,寓其足智多謀,舉重若輕
岳母:桃木香扇,寓其品德香馨,長生不老
舅兄:大蒲扇,寓其頂天立地
舅嫂:棕櫚扇,寓其治家有方,青春永駐
待嫁姨妹:送絹絲扇,寓其早日找到如意郎君,幸福美滿
未成年舅弟和內侄兒侄女:送折疊扇,寓其伸展自如,學業有成
無論是畫扇相餉,還是龍舟競渡,不變的是這些端午習俗承載的人間愿景:安康百世!
端午安康!
喜歡扇子的朋友請聯系我們的在線咨詢客服或撥打電話:17768011578與我們聯系
了解盛風最新動態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