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定制熱線4006-987-163
蘇州扇子歷史悠久,雅致精巧,蘇扇品種很多,最著名的有絹團扇,摺扇和檀香扇等。從蘇扇的門類來講,歷史最為悠久的當數絹團扇。
絹團扇,又名紈扇,羅扇,團扇。東晉時蘇州詩人謝芳姿即有《團扇歌》。宋代陸放翁也有詩云:"吳中近事君知否,團扇家家畫放翁。"足見自晉自宋,蘇州絹團扇就十分盛興。絹團扇有銅鏡式,宮燈式,金鐘式,雞心式,海棠式,六角式等數十種款扇形。
扇子起源于中國,至今己有三干余年的歷史了。扇子最早出現在殷代,用五光十色的野雞毛制成,始稱為"障扇"又曰"便面"。
戰國秦漢時期,一種半規形"便面"出現,其形似單扇門,故又稱"戶扇",單門扇可遮面窺視,故扇字里有"羽字"。當時的扇子亦并非用來扇風取涼,而是作為帝王外出巡視時遮陽擋風避沙之用。西漢后扇子才始為取涼用。因羽毛出風緩軟,不入腠理,東漢時都將扇面改為絲,絹,綾羅之類織品以便點綴繡畫。
元明兩代,扇子有了進一步發展,并逐漸成演繹成了宮用之物,從而也就有了絹團扇的稱謂。近數百年來,絹團扇面也成了文人雅士賦詩作畫的最佳理想。(明代四大畫家均有繪制和詠嘆絹團扇的秩事)這種趨勢一直沿續至明未清初。尤以蘇州制作絹團扇最為技精,聲譽為最。當時國內采購絹團扇非蘇州莫屬。
過去制作絹宮扇的工藝,特別考究材料的選擇。除扇圈以竹為之而,還要在外邊包以象牙,玳瑁,湘妃等等。扇柄也要使用名貴的竹,木,牙,角之類。并施以彩繪,雕刻,或鑲嵌,髹漆。往往一扇制成非三四天不成。且娟宮扇售價昂貴,非一般遮民能享用,因而市場消費也不大。
民國未年,制扇藝人為減輕成本省工省料起見,就改以竹為柄,鋼絲為圈,加以扇面美化,于是受到了普通市民的喜愛。
五十多年前,蘇州絹宮扇生產經營日漸衰弱。歷經數代工匠創新,絹團扇打破了過去扇面以絹為主,也采用了羅,紡等織物。從而開始在僅有單面素絹扇面,到出現雙面繃絹扇面。還增加了泥金,瓷青,湖色等各種豐富多彩,百花爭艷的彩色商面。
絹團扇以絹質素潔,輕盈細秀,扇面上又繪以丹青,扇邊又沿以錦邊,墜以流蘇,這使多變的扇形深受青年婦女的歡迎和喜愛。
絹團扇的制作要經過裝圈,糊面,繪畫,沿邊等多道關健工序和一些輔導工序如;打眼,鉆柄,穿結,流蘇,整理等,工序十分繁鎖。
時過境遷,空調,電扇已成之為現代新寵,每逢六月酷暑,也無須再扶搖執扇。但絹團扇作為一種歷史文化的沉淀和對民間工藝品的欣嘗,又何嘗不讓人幽古鉤沉,耐人尋味呢?
----------------------------------------------------------------------------------------------
如果您喜歡絹團扇請聯系我們的在線客服或撥打電話:17768011578
了解盛風最新動態請關注我們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