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定制熱線4006-987-163
螺鈿是中國特有的傳統藝術瑰寶。所謂螺鈿,是指用螺殼與海貝磨制成人物、花鳥、幾何圖形或文字等薄片,根據畫面需要而鑲嵌在器物表面的裝飾工藝的總稱。螺鈿的“鈿”字,據《辭海》中為鑲嵌裝飾之意。
當陽光以45 °斜射進房間內,螺鈿七彩斑斕的色彩,便立刻呈現,當人所站的位置恰與光線成90 °角時,螺鈿異彩紛呈的奇妙與典雅,可謂美輪美奐。
由于螺鈿是一種天然之物,外觀天生麗質,具有十分強烈的視覺效果,因此也是一種最常見的傳統裝飾藝術,被廣泛應用于扇骨、漆器、家具、樂器、屏風、盒匣、盆碟、木雕以及有關的工藝品上。
螺鈿的歷史非常悠久,相傳起源于商代的漆器。至唐代,中國的螺鈿工藝已達到相當成熟的地步,尤其是銅鏡漆背螺鈿,更是這一時期的工藝瑰寶。
螺鈿的鑲嵌工藝技法非常豐富,通常可分為硬鈿、軟鈿與鐫鈿三大類。硬鈿又可分為厚片硬鈿、薄片硬鈿、襯色甸嵌、硬鈿挖嵌。軟鈿有點螺。鐫鈿即鑲嵌物高于地子。“硬螺鈿”是選用厚的貝殼片,如將螺貝制成薄如紙,則為“軟螺鈿”,若將軟螺鈿的底面襯上各種色彩能產生一種透色效果,就是“襯色甸嵌”。其中最著名的是軟鈿中“點螺”又稱。它產于江蘇揚州,興于唐宋,盛于元明,至清初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
所謂“點螺”,就是把螺貝制成0.5毫米以下的薄片,并切割成點、絲、片等各種不同形狀,一點一點地鑲嵌于黑色的漆底上,在光線下能產生奇幻、絢麗的藝術效果,是漆器裝飾中的華麗螺鈿。在中國古董家具中,所使用的螺鈿材料主要來源于淡水湖和咸水湖,通常采用的品種有螺殼、海貝、夜光螺、三角蚌、鮑魚、硨磲殼等。這些蚌貝年齡越長,其效果越佳。因其具有結構精密、軔性較強、色彩繽紛而且多變的特色,其中尤以夜光螺為最,由于它在夜間能發出五光十色的光澤,因此十分討人喜愛。
“點螺”原料圖
打磨后的原料繪形,刀刻
用針點與漆坯之上
“點”指技法,“螺”指材料。即選用自然色彩的夜光螺、珍珠貝、石決明等高檔材料精制成薄如蟬翼、小如針尖、細若秋毫的螺片,用特制的工具一點一絲地點填在平整光滑的漆坯上,經過精致的髹漆工藝,使產品具有色彩綺麗、隨光變幻的藝術風格。
盛風出品的蘇扇,其裝飾工藝選用優質的珍珠貝、云母、石決明等材料,經打磨成不同色彩的薄片,根據畫面需求切拉成各種塊面,平嵌在扇骨的漆坯上,經所精致髹漆工藝,使產品具有光亮如鏡、清麗照人、黑白分明、高雅素潔的藝術效果。是親友饋贈的絕佳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