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定制熱線4006-987-163
9月3日上午,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2周年,全國各地舉行了紀念活動——銘記歷史,珍愛和平,不忘初心,開創未來。作為在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國宴中,承擔烏木扇和屏風生產定制方的盛風蘇扇,其用20年堅守傳統非遺產業,不忘初心,抓住機遇勇于變革。目前盛風蘇扇創始人胡建忠先生和國家級制扇大師盛春女士表示,傳統文化產業的下一個發展契機將會出現在數字文化創意產業,而這對兢兢業業的傳統手工業者來說將是一次意義重大的涅槃重生,擁抱“互聯網+文化”不僅可以打破非遺被束之高閣的尷尬境地,還可以擁抱年輕群體,打開傳統手工業的創意思路,并有望最終開啟全新的商業之路。
1、傳統非遺行業急需注入互聯網的新鮮血液
2006年蘇扇技藝被列入國家非物質遺產名錄,令人開心的同時卻又難免有些失落。失落的是蘇扇文化正面臨著發展窘境,欣慰的是一些如盛風蘇扇一樣始終不愿放棄的蘇扇企業仍在積極的尋求破局之路。隨著互聯網行業的興起,盛風蘇扇創始人胡建忠先生和國家級制扇大師盛春老師開始尋求結合互聯網的破局之路。盛風蘇扇創始人胡建忠先生表示,其實這些年我們對傳統手工業都存在誤區,我們一直盲目的以為傳統手工業就應該固守前路,但是隨著我們盛風蘇扇20年來對蘇扇行業的堅守和中華老工藝的傳承,我們逐漸發現,其實在我們之前的扇文化一直是一種潮流的象征,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在以前扇子就代表了Fashion Icon。比如我們現在的微博里,大家都喜歡提及17-19世紀的扇子如何華美,但那個時候很多扇子的需求是根據西方的設計稿在制作,那個時候的蘇扇老手藝人技法已經爐火純青,所以什么需求都可以接下。反而是到了現在,我們這行有點畏首畏尾了,以為固守著老工藝就是一切,其實細想來老輩人真正想要傳承給我們的大抵是那種堅守與自我突破的精神和技法,以及希望我們可以與時俱進,不要讓這門技法絕跡的心愿。而想要讓蘇扇技藝永存的前提就是要讓大多數人接受我們并且喜歡我們,尋找到現代人對蘇扇的全新剛需就是破局的開始,這種需求我不能給出答復,專家也不能解答,但是互聯網可以,它能夠反映大眾的口味愛好,所以我們扇廠的將來肯定是往互聯網方向結合,也就是往數字創意行業轉型。
2、盛風蘇扇走好傳承第一步先從進入文創領域開始
盛風蘇扇作為蘇扇文化的代表,多年來一直在傳承與創新之間尋求突破。因為盛風蘇扇這20年的堅守,盛風蘇扇不僅被作為固定國禮贈與國外領導人,也受到了諸如《天涯明月刀》這類大IP、湖南衛視這些主流媒體等眾多平臺的青睞。盛風蘇扇堅守傳統的蘇扇技藝,單就折扇而言,其是現今市面上唯一一家能用古法生宣制作扇面的扇廠(除此之外,現在世面上流傳的大都是熟宣扇面,相比于生宣扇面,熟宣扇面技法簡單容易制作),團扇更是始終走在行業前端,也正是這些使得盛風蘇扇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把玩價值;以其玉竹品類為例,選材都是6年以上竹材,又用5年加工方可用于制扇,也正是因為這嚴格的技法,盛風蘇扇的扇品隨著跟隨主人年份的長短,可以幻化出不同的外觀。但是,盛風蘇扇的愿望遠不止這些。盛風蘇扇不希望看到扇文化在我們這一代就走向衰亡。所以,在保有既有銷售渠道優勢的同時,盛風蘇扇積極開拓新的銷售渠道,在近兩年盛風蘇扇進軍電商領域,通過其對市場數據的收集和分析,發現相比于之前專心做扇子的垂直領域,接下來的文創方向將會是它們進入數字創意產業的第一步嘗試。自古我們的扇子就有很多美好的寓意,比如盛風蘇扇最近的開學新品一根蔥,是古代秀才上京趕考時必備佳品,寓意一飛沖天金榜題名,而我們可以將這一點開發出來,制作相關的創意禮品以此打開盛風蘇扇的市場,受到更多人的喜歡。
3、未來,盛風蘇扇可以做得更多
有了電商和文創領域的思考與嘗試之后,盛風蘇扇創始人胡建忠先生和國家級制扇大師盛春老師表示,未來盛風蘇扇可以做得更多,通過我們20年的積累,我們有了新的思考,其實技法這個東西傾心數年終可以有所成,而創意的神來之筆才是現今傳統行業所缺失的重要部分。 未來經濟將是更加互聯和共享的模式,隨著我們物質的豐富大家對于精神的追求就更加突出,未來的人也更加喜歡去共享和社交,而我們的蘇扇和我們的扇文化,在共享和社交方面可以說有先天的優勢基因,只要我們能夠善用這種基因,并且與互聯網結合,我們相信在未來,蘇扇和盛風都可以走的更遠。
盛風蘇扇
盛風蘇扇(前身是蘇州凌云工藝扇廠)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坐擁2500平米的半展示型數字工業基地,由胡建忠先生和國家級制扇大師盛春老師于1997年創立,以傳統蘇扇手工技藝為基礎,集扇文化策劃、創作、定制、研發于一體的綜合型數字創意企業。“盛風”品牌蘇扇更有“國之寶”榮譽稱號,并作為固定國禮贈送國外領導人。同時,公司擁有以國家級制扇大師盛春老師為核心的產品設計團隊,20年來,其制作的扇品屢次獲得“中國文房四寶”金獎,“國藝杯”“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金獎”等多種獎項。在未來,盛風蘇扇將會更加積極的參與數字創意產業,和尋求更多的跨界合作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