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定制熱線4006-987-163
2017年9月4日,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在廈門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本次會議的主題為“深化金磚伙伴關系,開辟更加光明未來”。作為此次會議承擔國禮級扇品生產定制方的盛風蘇扇而言,從蘇式特色到國際風范,從傳統傳承到活化發展,從民族精神到全球文化認同,正是源于他們勇抓機遇變革,主動走在“互聯網+文化”的時代之路上,讓蘇扇這門傳統手工行業擁有了更加光明的未來。
傳統與現代的碰撞,引發盛風蘇扇對行業新思考
作為蘇式文化的代表,盛風蘇扇在2017年金磚五國領導人會議上被安排承辦扇品定制任務。對于盛風而言這項任務既是對其制扇技藝的高度肯定,又是對蘇扇文化的高度認可。此次大會對作為國禮展示的扇品要求極高,這令擔任國禮扇品的主設計師——國家級制扇大師盛春老師——在扇品形態確立前期,有些為難:過分背離傳統的設計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但對傳統蘇扇符號的簡單繼承和挪用又將使本次設計喪失時代的個性。在反復思考過后盛春老師決定以傳統扇文化為原點, 結合現代流行的圖案花色,對其進行再創造, 達到傳統文化的“再生”,從而呈現出既“現代”又“傳統”的新蘇扇。盛春老師以團扇為設計因子進行發散,團扇尺寸過小視覺上會顯得拘束不安,尺寸過大又會有冗沉臃沓之感,為了避免兩難盛春老師大膽借助現代計算機繪圖技術,從幾何圖形的數學角度分析,利用黃金比例(0.618)原理對團扇扇面形制進行探析,從而尋找出扇面的最佳設計方案。而在色彩設計上,盛春老師希望通過黃色傳遞給人一種溫馨復古的情懷,在不失古典優雅、大氣樸素的美感的同時,透過簡約的現代設計給觀者以現代秩序的視覺體驗。
在扇架材質的選擇上,盛春老師再次遇到了難題——“傳承與變革”成了盛春老師設計要突破的又一難點。一次次推翻設計方案,一次次挑戰新的想法,最終盛春老師以老香樟為原材的扇架材質,這些老香樟都是從以前的老房子上拆下來的,它們材質穩定不易變形,很像傳統老手藝人背后的匠心精神,二十年如一日只為追求一種極致;此外這種材質很環保,盛春老師希望通過可以用這種方式去表達一種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相處的處事價值觀,同時演繹出傳統與現代碰撞的藝術沖突感,而這背后反應的是傳統文化在傳承的基礎上的變革思考。
其實這些年來盛風蘇扇一直在尋求中國傳統手工業和高度發達的數字信息社會之間的平衡點。盛風蘇扇認為破局的關鍵在于傳統文化的創作得與時俱進,主動尋求新的發展契機,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加入,利用文化與互聯網融合的趨勢,將蘇扇文化建設植根互聯網,真正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崛起。
互聯網將是盛風蘇扇新的起點
盛風蘇扇多年來對于古法制扇工藝的堅守可謂苛刻,其是現今市面上唯一一家能用古法生宣制作扇面的扇廠,因而盛風蘇扇生產的扇品已被確立為固定國禮用來招待和贈予外賓,如今盛風憑借著這份不合時宜的堅守使其在行業內獲得高度認可。但是盛風的理想遠不止于此。固步自封不算傳承,唯有順應時代潮流,謀求新的發展路徑,才能使盛風蘇扇長青不倒。產業轉型道阻且長,盛風蘇扇要邁出的第一步是利用好互聯網資源。盛風蘇扇以電商為依托平臺,促進扇品向線上轉型,完善展覽、銷售、消費服務等薄弱環節,逐步改善傳統手工作坊生產、管理和經營模式,同時利用互聯網不斷檢測全新的市場需求,在兼顧高層次的藝術審美需求的同時,創造更多產品和服務本身的價值體驗。盛風蘇扇兼顧建立專業推送平臺,推廣市場喜聞樂見的信息,分享蘇扇文化,點對點精準營銷,基于這些互聯轉型,盛風蘇扇迎來了更多的發展商機,受到了諸如《天涯明月刀》等知名IP、湖南衛視等主流媒體的青睞。我們相信隨著盛風蘇扇,將傳統文化與互聯網不斷融合,未來漢文化的真正崛起指日可待。科技變革文化興,正是傳統發力時。
盛風蘇扇(前身是蘇州凌云工藝扇廠)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坐擁2500平米的半展示型數字工業基地,由胡建忠先生和國家級制扇大師盛春老師于1997年創立,以傳統蘇扇手工技藝為基礎,集扇文化策劃、創作、定制、研發于一體的綜合型數字創意企業。“盛風”品牌蘇扇更有“國之寶”榮譽稱號,并作為固定國禮贈送國外領導人。同時,公司擁有以國家級制扇大師盛春老師為核心的產品設計團隊,20年來,其制作的扇品屢次獲得“中國文房四寶”金獎,“國藝杯”“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金獎”等多種獎項。在未來,盛風蘇扇將會更加積極的參與數字創意產業,和尋求更多的跨界合作可能。欲求更多詳細信息可以關注盛風蘇扇微信公眾號:盛風,或官方微博:盛風蘇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