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定制熱線4006-987-163
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汪珂玉編成《珊瑚網名畫題跋》二十四卷,卷十九《丹青三昧》冊后,記有其父將一百幅宋元紈扇畫,裝裱在一座屏風上,既然能容納多達一百幅的紈扇畫,屏風的體積必定十分龐大,所以稱為“屏山”。
隋代以前,屏風與手卷是最流行的繪畫形式。唐代又出現了“幛”,杜甫詩云“手提新畫青松障”。幛與屏風的形式類似,而體積較小,可以任意攜行。但唐以后,有關幛的描述不復可見,關于屏風上畫跡的記載卻屢見不鮮。南唐畫家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與周文矩《重屏圖》中,均繪有畫屏。一直到宋代,都是這樣一畫一屏的形式。晚唐溫庭筠有句云:“紅珠年帳櫻桃熟,金尾屏風孔雀閑。”明代汪珂玉的父親將一百幅宋元紈扇裝裱在屏風上,真是史無前例的豪舉,后世也再無仿效者。
屏風上的紈扇畫由于長年暴露于空氣中,不免要霉晦,甚至脫落。收藏家便將紈扇畫從屏風上拆下,重新聚合,裱成冊頁?!渡汉骶W名畫題跋》卷十九著錄了四冊古代小品畫作,共八十幅,其中宋、元的紈扇畫占了十八幅,這是文獻著錄最早的一批,然而實物已渺茫難求。
到了清代,紈扇畫大多以冊頁的形式被保存下來。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卞永譽的《式古堂畫考》刊行,卷三《名畫大觀》四冊,集合了各代小品畫作共一百幅,其中紈扇畫有六十一幅。卞永譽還重新著錄了汪珂玉的《霞上寶玩》《韻齋真賞》《六法英華》《丹青三昧》,紈扇畫的數量從十八幅增加到十九幅。
清乾隆七年(1742),安岐將自己的藏品編成《墨緣匯觀》,卷四《唐五代北南宋集冊》,又有《名畫清賞花鳥集冊》《五代宋元集冊》,這三部集冊共收畫作四十四幅,其中紈扇畫有三十一幅。值得一提的是,安岐還著錄了明代仇英的《臨宋人人物界畫冊》與《臨宋人花果翎毛冊》兩種,前冊共十二幅,紈扇畫占兩幅,后冊十二幅均為紈扇畫。安岐收藏的紈扇畫數量還不及卞永譽的一半,因為當時民間流傳的古代書畫,當然也包括畫扇,逐漸被朝廷搜羅而去,成為內府御藏。
清乾隆八年(1743),《石渠寶芨》開始編輯,乾隆九年編成,是清宮廷第一部御藏書畫目錄。其中收錄紈扇畫的有七部:《名畫薈萃》《歷朝名家集冊》《宋徽宗花鳥寫生冊》《紈扇畫冊》《宋元紈扇集錦》與《宋元紈扇畫冊》,共收唐、宋、元各代的紈扇畫作一百零三幅。乾隆朝對紈扇的收藏與日俱增,到乾隆五十六年,又編著了《石渠寶芨續編》,其中與紈扇有關的集冊為十一種,共十七冊:《煙云集繪》(四冊)《唐宋元集繪》《宋元集繪》《宋人名流藻集》《唐宋元畫集錦》《四朝選藻》(四冊)《名畫薈錦》《唐宋名跡》《藝苑藏真》《宋人合璧畫冊》與《宋人名畫集冊》,由唐到元的紈扇畫總數為一百一十幅。根據《石渠寶芨》初編與續編,清宮廷一共收藏了二百十三件古代絹質紈扇。既然如此,民間收藏的數量勢必減少許多。
清道光十六年(1836),蘇州收藏家陶梁為他的藏畫編輯了《紅豆樹館書畫記》,卷六著錄了《唐宋名人畫冊》《宋人畫冊》《歷代名人畫冊》與《明邊景昭花鳥冊》四種,其中紈扇畫占十一幅。道光二十一年,廣東南海吳榮光的藏品目錄《辛丑銷夏記》著錄了《宋元山水冊》《宋元人物冊》《宋元山水人物冊》與《宋馬氏合冊》四種,收錄的紈扇畫數量比陶梁的稍多,為十九種。
據廣東的另一位收藏家潘正煒的藏畫目錄《聽颿樓書畫記》,可見他曾藏有《宋元團扇山水花卉冊》,共收紈扇畫作十二幅。后又編成《聽颿樓書畫續記》,增收宋元紈扇畫作十二幅。《聽颿樓書畫記》五卷歷時四十年才編訂而成,《續記》兩卷又將十年,于道光二十九年完成,在將近五十年中,潘正煒收到的紈扇畫僅為二十四幅,民間對宋元團扇的搜集每況愈下。
清咸豐元年,韓泰華收到紈扇畫九幅。清同治年間,收藏較豐富的是南海的孔廣陶與湖州的陸心源??讖V陶的藏品目錄《岳雪樓書畫錄》中,收錄在《宋畫典型冊》《宋元名流集藻團扇冊》與《宋元寶繪冊》中的紈扇畫有二十五幅,這批紈扇畫大多來自潘正煒所藏。
紈扇的最后一位收藏大家是龐元濟,生于清末南潯,后遷居上海,擁有書畫名跡數千件,是民國年間最負盛名的收藏家,著有《虛齋名畫錄》《續虛齋名畫錄》及《中華歷代名畫志》。龐元濟共收集到唐宋至元末明初的紈扇畫作九十三幅,這個數目不但高過了任何民間藏家曾藏有的,即使與乾隆朝的總數一百零三幅相比,也相差不遠。其中不少是來自孔廣陶和梁章鉅的舊藏。龐元濟收藏的紈扇畫,如今大多數被保存在上海博物館。
-------------------------------------------------------------------------------------------
如果您喜歡紈扇請聯系我們的在線客服或撥打電話:17768011578
關注盛風微信公眾號了解最新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