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它!
相聲演員孟鶴堂和周九良的相聲《文玩》中,講一個人盤文玩上了癮,以至于看見什么都想盤:比如,家里有個一人多高的根雕,雕的是龍的形狀,那龍鱗片片片分明,這人看到就氣不打一處來:干巴巴的,麻麻賴賴的,一點兒都不圓潤!盤它!好不容易從醫院出來,看到門口一個壽山石就要上去盤,后來街上大爺遛了一只沙皮狗,他又來氣了:盤它!
自此“盤”這個詞成了開年大熱。
“盤”的本意我們不陌生。盤做名詞時說的是盛放物品的淺底器皿,或者形狀像盤而作為承托或旋轉等用的東西。當它做動詞時,指的是屈曲相交或纏繞,比如盤腿、盤膝,也有詳加探查的意思,比如復盤、盤活。
而在文玩界,“盤”是一個專有名詞,是說用手反復摩挲文玩外部,利用手上的油脂在器物表面生成半透明質感的包漿,使其更光滑、更有價值。這時的“盤”,指的是人與器物的不斷交流,達到日日為新的狀態。
盤的動作其實非常簡單,就是用手反復揉搓,尤其是一些奇怪形狀的東西,給它揉圓潤了,類似于動詞“rua”。現在,它已經被引申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如果你想表達對某人、事、物的喜愛,“盤”指的就是像盤蘇扇一樣只想捧在手心里把玩。但如果你不喜歡某個人或事物,“盤”就表達出一種懟的意思,像是“整上了”、“安排上了”。
對于蘇扇而言,“盤”這個詞就沒有那么簡單了。首先并不是所有折扇都可以被用來“盤”,其次“盤”的方式也各有不同。
折扇根據制扇材料分為木制折扇和竹制折扇兩類。木制折扇中檀香折扇色談,不能盤之外,其它色深的木制折扇也可以進行盤玩。但在蘇扇盤玩中,最受歡迎的是竹制折扇,亦稱文玩折扇。
文玩折扇中,羅漢竹、金竹、箭竹這幾類屬于帶皮折扇。這類折扇盡量少盤,盤玩過火,體脂滲入竹子后,竹子青皮層下的陰皮和臟污就都顯現出來,如此一來這折扇就被盤花、盤壞了。而玉竹、湘妃竹、梅鹿竹之類則是越盤越美。
其中,最受文人喜愛的玉竹折扇。玉竹折扇的盤玩是最有意思的,新入的玉竹折扇色調黃中泛白、泛青,而隨著不斷盤玩,折扇開始由白變黃。由黃變紅給人以古樸凝重之感。
折扇的盤玩方式則分為:“文盤”、“武盤”和“意盤”。
“文盤”是將扇骨經常握于掌中,并反復抽拉摩擦、撫摸,經過人體氣血體溫的影響,使扇骨由新制時的晶瑩潔白,盤成微黃如玉,經過久盤色似琥珀,又若蜜臘。
“武盤”則是用核桃油反復涂擦于扇骨,或常用扇骨擦拭人面部鼻兩側的汗油,這樣可很快使扇骨油潤發亮,但手感和觀感遠不如“文盤”的扇骨。
所謂“意盤”就是在把玩或撫摸扇骨時心無旁翳,扇與神交,涵泳相契,意念中亦能想象到扇骨色澤的變化和人文氣息,不失高境界“物久通靈”之獨享。
在這個萬物皆可盤的時代,將蘇扇收入手中,細細盤玩,帶體溫,沾體脂,人能與扇通。
喜歡扇子的朋友請聯系我們的在線咨詢客服或撥打電話:17768011578與我們聯系
了解盛風最新動態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