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繡,是蘇州地區刺繡產品的總稱,當蘇繡遇到蘇扇,使宮扇與刺繡都熠熠生輝,刺繡宮扇如今已成為蘇州的名片,而且成為傳播民族文化,架通國際文化溝通的橋梁。在收藏界,蘇繡與團扇早有“軟黃金”之稱,”藏金不如藏扇和繡”早已成為收藏家的共識。
蘇州刺繡已有2000余年的歷史,最早見于《尚書》,歷代古籍都有記載,可謂相沿已久。比如劉向《說苑》曾記載:繡衣而豹裘者。東晉以后,我國的政治經濟中心逐步從北方移向南方。江南地區得了較長時間的安定。由于養蠶、樔絲、織錦、染色、繪畫藝術的發展,蘇繡也隨之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并逐步冠于全國。
一、春秋時期蘇繡
早在春秋時期,吳國已將刺繡用于服飾,東漢劉向的《說苑》中已見記載。
二、宋元時期的蘇繡團扇
這時期蘇繡刺繡團扇多以羅或絹制作扇面,且僅用一面或作畫或書法。直至明清時期,方興兩面繃絹、紗、羅、綾等,同時增加了瓷青、泥金、湖色等彩色面品,并以繪畫、緙絲、刺繡、貼花、抽紗等作為藝術加工,吸引了無數能工巧匠、文人墨客,其中也不乏有名人高手為之精心設計,苦心制作,終使團扇書畫藝術達到登峰造極的高度。
三、明朝時期的蘇繡宮扇
明代時,蘇繡已成為蘇州地區一項普遍的群眾性副業產品,形成了“家家養蠶,戶戶刺繡”的局面。江南已成為絲織手工業中心。在繪畫藝術方面出現了以唐寅(伯虎)、沈周為代表的吳門畫派,推動了蘇繡的發展。藝人結合繪畫作品進行制作的宮扇,所繡佳作栩栩如生,筆墨韻味淋漓盡致,有“以針作畫、巧奪天工”之稱。因而,蘇繡扇面為團扇增添了無限情調。
四、清代時期的刺繡團扇
清代中后期,蘇繡在繡制技術上有了進一步發展,新出現了精美的“雙面繡”,集中體現了蘇繡的技藝水平。 如今的雙面繡已發展為雙面異色、異形、異針的三異繡,把雙異繡技術發展到神奇莫測的境界。雙面繡團扇扇面針腳、絲縷,兩面色彩互不影響,針跡點滴不露,兩面異色分明,天衣無縫。
蘇繡扇面需細細品味,慢慢咀嚼其中的藝術意蘊。扇面上常繡以山水人物,樓臺花鳥,針線細密,不露邊縫。其用絨只一二絲,用針如細發者為之,故多精妙,設色開染較畫為佳。以其絨色光彩奪目,豐神生意,望之宛然,三趣悉備。
工藝精湛,雅俗共賞的蘇繡團扇作為具有深厚民族文化底蘊的手工藝品之典范,率先打開了國門走向了世界,深受外國友人喜愛,聲名響譽全球,在獲取豐厚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獲得了世界人民對中國文化的仰慕和贊譽。
--------------------------------------------------------------------------------------------------------------------
如果您對刺繡團扇感興趣,請點擊聯系我們的在線客服,或撥打4006-987-163
了解更多蘇扇文化請掃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