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定制熱線4006-987-163
蘇扇是蘇州傳統手工技藝中一顆璀璨明珠,百年來,蘇扇制作技藝堪稱精湛,令人贊嘆,尤其是蘇州檀香扇的“四花技藝”更是令人折服,并于2006年被列入非遺名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蘇扇,在歷經了幾度興衰沉浮之后,需要在信息時代中走出自己特色的傳承之路。
1、明朝時期的蘇扇
折扇一經成為商品,便有小作坊生產。蘇州制扇工藝的歷史最早出現在明代宣德年間,蘇州近郊陸墓制扇興盛,并且名手輩出。嘉靖十七年,折扇趨興,幾乎達到“流行浸廣,團扇廢矣”的程度。皇室以至地方官僚窮奢極侈的生活需要,社會上紳豪學士、才子佳人弄雅尋興的特殊需要,都給制扇技藝的充分發揮和制扇行業的日趨崛起造成了人為的刺激。而蘇城閶門一帶市面繁榮,商賈云集,銷路廣闊,更吸引陸墓制扇藝人進城從業。明代后期,制扇作坊已由陸墓發展到蘇城閶門內桃花塢一帶。
2、清朝時期的蘇扇
清初順治三年,已經形成獨特風格的蘇州摺扇成為進呈皇家的貢品之一。康、雍、乾三朝,隨著蘇州手工業的發展,制扇生產和技藝得到相應的鞏固和發展。道光六年,設在閶們西街的“毛恒鳳”扇莊,專門經營蘇州摺扇。咸豐、同治間,蘇州摺扇行業已有行會組織。光緒年間,有常州湖塘橋的張多寶、南京棲霞山的楊老五等制扇名手,來蘇連同本地同行共百余藝人集中在桃花塢韓衙莊一帶,分設十余家折扇作坊。至此,蘇州折扇行業更具規模。
3、民國時期的蘇扇
民國期間,蘇州折扇行業總的情況是由興轉衰,從民國初年到抗戰前的1936年,行業規模又有所擴大。期間有些作坊隨著資本逐年積累,一經發跡,便開設扇莊。蘇州檀香扇是從長期的折扇發展過程中逐漸衍變而來的,以檀香木制扇,雖然早已流傳,但它成為一個獨特的扇種,不過六十余年的歷史。蘇州是檀香扇的發源地,細巧幽雅、精致玲瓏的檀香扇,自上世紀初制作生產以來,經過不斷的換代更新,以其獨有的工藝特色,越來越受到國內外人士的寵愛。從民國初到抗日戰爭爆發期間,蘇州先后開設的扇莊有:張多記、揚政記、李瑞記、唐恒記等多家。在蘇州古城區內主要集中于閶門、桃花塢大街一帶,頗為興盛。
4、檀香扇的盛與衰
20世紀20年代以“張多記”扇莊為代表的蘇州扇子作坊,開始了初具規模的檀香扇生產,經過蘇州檀香扇的歷史演變工藝制作上革新生產出許多新的花式品種,式樣新穎美觀,品種繁多,工藝技術日益完善迅速在南洋等東南亞地區暢銷,并逐步取代了竹折扇的傳統地位。蘇州檀香扇的生產作坊也逐漸增多。后來因為戰亂檀香扇外銷中斷,大量作坊倒閉,檀香扇陷入困境幾近癱瘓。解放后,個體戶制作逐漸恢復,制作人員增加,工藝操作和藝術表現出現重大改進,品種繁多產量上升,檀香扇成為世人所知曉的蘇州特色的地方產品,享譽海內外。
十年文革以后,從80年代至90年代檀香扇進入了繁榮期,檀香扇從實用轉為純藝術觀賞品。追求精、細、大制作,多種工藝結合,使檀香扇躍上了一個新的檔次,眾多作品在省、市、全國獲獎,產品遠銷海外。由于檀香扇本身木材名貴且造型優美,玲瓏雅致,清香撲鼻也成為收藏觀賞、饋贈親友的佳品。然而,由于國營集體企業體制的眾多缺陷,及民間個體經濟的沖擊,蘇州檀香扇走向衰弱,大量技術人員及技術工人流失,昔日輝煌不再。
----------------------------------------------------------------------------
如果您喜歡蘇州扇子聯系我們的在線客服或撥打電話:17768011578
關注盛風微信公眾號了解最新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