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定制熱線4006-987-163
團扇又稱為宮扇。團扇進入詩歌中成為文學意象,始于西漢成帝嬪妃班婕妤的<怨歌行>。
關于團扇的詩詞有哪些西漢成帝嬪妃班婕好《怨歌行》日:鮮沽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據《漢書外戚傳》記載,班婕妤是左曹越騎校尉班況之女,漢成帝初即位時選入宮,開始擔任少使,沒過多久大得成帝寵幸,被封為婕妤。后來趙飛燕姐妹入宮獨擅帝寵,班婕妤"恐久見危",自請退居長信宮侍奉太后。此詩托物寄情,委婉地抒寫了紅顏薄命女子終遭遺棄的悲慘命運和滿腹怨情。團扇形如滿月,色如霜雪,質地精美,實乃借以喻自己品質高潔、容顏秀麗,同時也象征著詩人對團圓的向往。夏日溽暑難耐,團扇常被人們帶在身邊以驅暑,正如同詩人初入宮時蒙君王寵愛而形影相隨。然而,炎熱的夏季不能常駐,其青春美貌也會隨時光消逝。秋季涼風漸起,失去了用處的團扇就被棄置箱中無人問津。正如同詩人失寵而被遺棄,從此幽居冷宮。
此詩最早見于《昭明文選》,徐陵<玉臺新詠>亦收錄郭茂倩《樂府詩集》載入《相和歌辭楚調曲>。《玉臺新詠怨歌行》序云:"昔漢成帝班婕妤失寵,供養于長信宮,乃作賦自傷,并為怨詩,而且《文選》李善注又引《歌錄》曰:"《怨歌行》,古辭。然言古者有此曲,而班婕妤擬之。"帥‘為’刪故歷代均有人疑其非班婕妤所作。除上述兩條證據外。論者大多從五言詩的起源與發展狀況來推測其時不能產生如<怨歌行>這樣較為成熟的五言詩。客觀而言,這些都不能視為確證。
劉勰<文心雕龍明詩)云:"孝武愛文,柏梁列韻。嚴馬之徒,屬辭無方。至成帝品錄,三百余篇,辭人遺翰,莫見五言,所以李陵班婕妤,見疑于后代也。"此語自來即多誤解,后人以此作為偽托之據,實在是斷章取義,沒能整體觀照劉勰這段話的涵義。劉勰緊接此段說:"按《召南行露》,始肇半章;孺子《滄浪》,亦有全曲;《暇豫》優歌,遠見春秋;<邪徑》童謠,近在成世;閱時取證,則五言久矣。"這里,劉勰只是對李陵班婕妤。見疑于后代"的原因加以推測,"按"之后才是劉勰的觀點,其表達十分明確。劉勰認為,從《詩經》到漢成帝時代都有五言流傳,歷史已經很久了。很明顯,劉勰肯定至遲在西漢成帝時已有五言詩,而這也正是班婕妤所處的時代。
鐘嶸亦十分肯定班婕好的詩才,在《詩品》中把她列入上品。其序云:"自王楊枚馬之徒,辭賦競爽,而吟詠靡聞。"從李都尉迄班婕好,將百年間,。有婦人焉,一人而已。"并給此詩以很高的評價:"《團扇》短章,辭旨清捷,怨深文綺,得匹婦之致。侏儒一節,可以知其工矣。鐘嶸《詩品》所收錄女作家僅四位,唯獨班婕好列居上品,而在品評其他三位即徐淑、鮑令暉、韓蘭英時都以班婕妤作為參照。評徐淑時云:"二漢為五言者,不過數家,而婦人居二。徐淑敘別之作,亞于團扇矣。評鮑令暉、韓蘭英云:“借使二媛生于上葉,則“玉階之賦”,朱據多也。可見鐘嶸對班婕妤的推重。
此外,《文心雕龍》、《詩品》序均以李凌、班婕妤連稱。鐘嶸認為,班婕好源出于李陵,評班婕好詩“辭旨清婕,怨深文倚,與評李凌“文多凄創,怨者之流”想符合,李、班連稱實因二人詩同敘怨情。揣摩劉勰所云“所以李陵、班婕妤見疑于后代”之語氣,劉勰此語應有所本。今所見在劉勰之前最早懷疑李陵詩真偽的是顏延之,顏延之云:“逮李凌眾做,總雜不類,元是假托,非盡陵制。至其善篇,有足悲者。”劉勰語應本于此,但顏氏此語并未涉及到班婕妤。所以,劉勰。李陵、班婕妤見疑于后代”一語并不是真正懷疑李班二人詩作的真偽,而是要借以引出五言詩的起源問題。所以,今人的蘇李詩文為偽托之論不能施之于班婕妤《怨歌行》,而應分別討論。
-------------------------------------------------------------------------------------------------------------
如果您對團扇感興趣,請點擊聯系我們的在線客服,或致電17768011578
了解盛風蘇扇最新動態請掃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