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定制熱線4006-987-163
清代流行佩飾,材質豐富,形狀多樣,且色彩斑斕。各式各樣的刺繡小品新穎別致,倍受青睞,無論男女均視其為賞玩之物,晚清此風尤盛。
折扇配件——扇套,用于存放折扇,佩于腰間,既具實用性,又具觀賞性。折扇裝入扇套,既能護扇又便于攜帶。此老折扇扇套表面刺繡的花紋圖案,也能體現出佩戴者的個性和喜好,或是文人儒雅矜持的氣質,或是才子時尚惆鏡的風采。扇套雖為工藝品,但也能傳達出當時的時尚氣息和設計者的思想內涵。
1997年在上海市天鑰橋路匯南街清末墓葬中,就有這樣一件比較罕見老折扇扇套被發現(圖1)。墓主為男性,身份屬官僚階層,信仰天主教。扇套在出土時,內不含折扇,長30厘米、寬4厘米。扇套質地為褐色素緞,織造技法為“經緞”,雙面所繡圖案相同,刺繡技法基本為釘線繡針(用繡線將較粗的單線、雙線拼成圖案,固定在繡地上的繡法)。紋飾由鼎、瓶、杯等三件博古紋組成,內襯灰色棉布,口部釘有絲絳。整件物品構圖莊重而沉穩,表現技法詳略得當,用色簡潔,繡針清晰,作品通過褐色和銀灰兩色,采用板塊形構圖,用平面構造法反映立體,利用視覺對線條變化的運作軌跡產生不同的效應,生動形象表現出器形輪廓的多樣性和立體感。
鼎形紋飾(圖2):口沿外撇,繡為褐色,矮頸飾銀灰色雙線曲折紋,銀灰色對稱立耳,器身為褐色,刺繡線條采用盤繞走向,突出了鼎紋的圓潤與飽濤腹部以銀灰色線條繞成圓圈,中間褐色S形分割,呈“太極圖”紋,“太極圖”外緣采用上下走線,烘托鼎的鼓腹.器下承三足支座,支座連疊三圈,表現鼎的厚重;褐色的三足外緣用銀灰色勾勒,增添了支座的雋秀與典雅。
瓶形紋飾(圖3):口沿銀灰色,外撇,器身為褐色,圓形鼓腹,頸部呈倒三角形,形象地表現瓶頸的外撇,底部為正三角形,中間以直線相連,突出了立體感,使造型更為生動而簡潔。支座為三足。瓶內插有珊瑚、蘇鐵葉、舀勺等象征富貴、長壽的寶物。
杯形紋飾(圖4):銀灰色的口沿,敞口,咖啡色器身,圓形直體,幾何狀組合,上下為三角形,線條平行走向,左右梯形豎直走向,視覺效果形象開闊;銀灰色支座;杯口同樣插有銀灰色筷子、靈芝、孔雀羽等吉祥象征物。
鼎、瓶、杯圖案,均外系緩帶,“授”與“壽”諧音,緩帶具有吉祥、喜慶和祝壽的意義,是人們喜愛的形象。
出土此件老折扇扇套的墓葬位于上海的徐家匯教堂地區,19世紀40年代后,法國耶穌會在徐家匯周圍建立了二十余所宗教事業機構,教徒聚居,使徐家匯地區成為上海天主教教務中心,同時也就成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窗口。
此件老折扇扇袋紋飾豐富,構圖新穎,利用直線條在平面的體面銜接中,突出動感,這種勾線平涂的概括性處理方法,極富裝飾效果。畫面采用了中國傳統的博古圖案,刺繡也采用了傳統的釘線繡針技法,但是由于扇套的原擁有者是一位天主教徒,所以扇套在用色方面用銀灰色替代了慣用的金、銀色,整件繡品在用線上種類少、顏色素、品質精,并在中國刺繡上折射出外來文化的融入和西方構圖意識。
-----------------------------------------------------------------------------------------
如果您喜歡折扇、折扇扇套請聯系我們的在線客服或撥打電話:17768011578
關注盛風微信公眾號了解最新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