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定制熱線4006-987-163
清風盛世,遇見非遺。她用一把蘇扇,連接古今
人物影響力系列 第 50 期
了不起的守藝人系列 第 一 期
本期人物 / 盛春
盛風蘇扇品牌創始人
“輕羅團扇掩微羞,酒滿玻璃花滿頭”。
一柄團扇成為《延禧攻略》中奪目的存在。
當大家都在感嘆團扇的精致時,她的范兒拜訪了中國制扇工藝大師——盛春。
1
一扇百工,嚴守初心
一根竹或一段木要經過選料、削邊、打磨、扇骨成形、泡水定形、修整、磨平、燙釘、烘烤定型、捆綁定型等數十道工藝的錘煉后,折扇扇骨方成。
團扇的造型定型則需從年初的春寒料峭開始,到年尾的冬雪皚皚結束。反復的修整定型,耐心的時間等待都為后期完美的團扇造型奠定了基礎。
蘇扇不是一門獨立的藝術,刺繡、書畫、雕刻、緙絲等等都可以與蘇扇完美融合。而如何將眾多藝術與蘇扇完美融合,則憑借著制扇匠人對眾多藝術的了解和其本身的審美情趣。
“一扇百工”的“百”字不僅體現在制扇技藝的繁復上,還體現在蘇扇呈現的內容上。誠如此次第24屆法國非遺展——“一扇百工·至善至美”江蘇非遺文化代表展上所展示的蘇扇作品一樣,一柄蘇扇可以表達的藝術太多太多。
制扇技藝看似簡單,實則包容萬物,千變萬化。它不僅需要制扇匠人的專注和嚴守,還需要制扇匠人的不斷提升和學習。而這件事,盛春因為“熱愛”二字,堅持了20余年。
2
因為熱愛,所以嚴守
71年出生的盛春,從95年學習制扇開始,至今已有多年。無論是從小喜歡拆解自行車、玩具等研究其構造,還是在八九十年代的社會環境下與傳統手工藝的結緣,抑或是在大學里對機械構造的深入學習,都為盛春對制扇的“一見傾心”奠定了基礎。
而這一“傾心”,便傾心了20余年,并投入了自己全部的熱情。
師從陶師傅時,盛春突發奇想:制扇能否和木雕結合起來?于是,她買了一柄刻刀鉆研學習,但由于初學力度掌握不好,雙手常常傷痕累累。但盛春卻覺得很開心,因為她看到制扇與木雕結合的可能性。
而到后期的復原故宮藏扇、研究琺瑯工藝,盛春都保持著這份熱情,積極探索與學習著。
當問到是否覺得累的時候,盛春說:我從來沒有覺得制扇累過,當我看到一把扇子做好的時候,我就感覺到之前的努力值了。
隨著制扇的不斷深入,盛春發覺蘇扇的傳承,僅憑自己的熱愛是不夠的。于是,盛春與愛人一起成立了蘇州凌云扇廠,創建了“盛風蘇扇”品牌。20余年的嚴守,使得盛風蘇扇走過了風風雨雨,成為了現今蘇州僅剩的最具規模的扇廠。
3
因為熱愛,所以創新
“傳統師傅最大的缺點是,所有流程秉承師道,師傅怎么教,就得怎么做,所以有太多的“不可以”存在,這對于制作會有很多的局限性。但我愿意去嘗試。”
對盛春而言:喜歡傳統并不代表要局限于傳統。只有將新與舊完美融合,才能碰撞出新的火花。但這種創新不是指拋棄傳統,而是要抓住它的精髓,文化的精髓。抓住文化的精髓,僅憑閉門造車是無法完成的。
據盛春介紹她曾經做過出口西班牙、日本的扇子,為了符合國外的審美需求,她會去閱讀大量的相關書籍,去了解他們的文化內涵和文化精髓。回歸到蘇扇的設計、制作上,盛春認為道理亦是如此。
無論是結合現代審美詮釋現代簡約之美,還是與眾多藝術的文化碰撞,抑或是蘇扇文創作品的設計,盛春都緊抓著中華文化的精髓。于是蘇扇在新時代下,有了新的模樣。
結合園林花窗元素的團扇,極簡雅致;融入玉雕、剪紙元素的團扇,精致細巧;而融合團扇和屏風元素的扇屏則為家居生活增添風采。
盛春踏出的每一步,都使得蘇扇走向了更廣闊的舞臺。從國禮的承接到第24屆法國非遺展的參加,盛春正以她的范兒向世界展示著中華文化的魅力。
4
因為熱愛,所以接受
“蘇扇是什么?”
這是一位設計師對盛春提出的直擊心靈的提問。
盛春的答案有很多:它擁有千年的歷史底蘊,它是絹宮扇、折扇、檀香扇的總稱;它的制扇技藝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但是別人卻知之甚少!
隨著懂扇之人的年齡增大,現代家電技術的日漸深入,知道蘇扇的人開始越來越少,愿意進入制扇行業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少。蘇扇最后面臨的難道只有進入博物館最后一條路了嗎?盛春害怕得出這樣的答案。
--“所以說媒體對您的采訪其實是一個契機?”
--“我們也是從去年開始決定做文化推廣的,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年輕人知道,特別是小孩子。做這個行業是因為真的喜歡,所以不管是選擇營銷方式,還是其他什么方式,我都不希望這個行業消失。”
為了宣揚品牌和文化,讓更多的人知道蘇扇的存在,盛春開始接受媒體的采訪。并且從去年開始籌備盛風蘇扇藝術館,申請對公眾開放的藝術展館。因為只有被曝光,才會有更多人知道制扇的存在。
近年來,隨著蘇扇文化的宣傳推廣與制扇匠人對蘇扇的不斷創新。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蘇扇、了解蘇扇。蘇扇開始由旅游景點,走向收藏、裝飾,走向古裝電視劇,走向國際舞臺。而這一切都離不開盛春對蘇扇文化傳播的貢獻。
同樣也因為采訪,盛春開始走出行業,接觸到越來越多的設計師、進行思想的碰撞、接受新的審美理念,將新的美學概念更好的融入到蘇扇中。
對設計師而言,將一件作品做到極致,是他一生的追求。盛春也不例外。但是考慮到市場因素和蘇扇文化推廣,盛春接受不將所有設計展示出來。在一件作品做到極致后,迎合市場需求做出設計變動,從而使得市場需求被滿足,蘇扇文化被推廣。
在拍蘇州首屆女性峰會宣傳片的時候,隨行的拍攝伙伴感嘆:“現實中接觸盛老師,比照片中更有氣質!”
我想盛春老師的這種氣質不僅來源于自身閱歷的沉淀,更是她對于制扇行業不斷地付出和傳承!這一切屬于盛春,也屬于蘇扇的范兒!
盛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