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定制熱線4006-987-163
很多人小時候關于扇子的故事聽的很多,在書上對扇子的描述也有很多,例如:三國時諸葛亮的羽扇,西游記中的芭蕉扇等,今天我們要談的古代文人與折扇的故事是關于曹操的九華扇。
一、“誤點成蠅”成佳話
三國時期,漢恒帝曾賜曹操一把竹子折扇“九華扇”,請楊修為他畫扇,不料楊修不小心將一滴墨掉到了扇上,急中生智將扇上的墨點畫成一只欲飛的蒼蠅。曹操見了信畫為真,急忙用手去拍趕這只“蒼蠅”,可一連幾次拍趕,那只蒼蠅卻紋絲不動。曹操見后十分疑惑,俯身一看原來是一個墨點。從此,“誤點成蠅”的故事便在書畫界傳為佳話。
二、《九華扇賦》揚美名
曹操的兒子曹植特地作《九華扇賦》一篇。文辭雕琢中描繪了九華扇驚為天人的獨具匠心和精巧構思,其料、其境、其形、其體、其香、其味、其風、其用……皆為上品。獨運匠心來將華扇編制,編成的扇面共有花紋九重。再浸之以白芷杜若,拭之以江蘺香草,搖之以五香佳木,滌之于蘭草芳池。它既不算方,也不算圓,與方規圓矩繪制的形狀大有不同。
三、一把折扇,精魂扇面
一把折扇的精魂在于扇面的書畫,神怡務閑之時,徐徐展開,撲面而來的筆墨詩情,是一縷東方神韻、一縷清雅的中國風。《晉書·王羲之傳》則有王羲之為老婦題扇的佳話:當時有位老婦,“持六角竹扇,求書于王羲之”,“羲之為書五字”,她售出時便由十二文漲至 “百文”。今浙江紹興有“題扇橋”,相傳便是王羲之題扇處。
至于騷人墨客等風雅之士,講究扇面書畫,使之更近于工藝品。川蜀及蘇州都是折扇的主要產地。折扇無疑已成為扇子的主流,影響到清代,前后約三個世紀之久。
扇面有加金箔者,特別精美的由皇帝賞給嬪妃或親信大臣,較次的按節令分賜其他臣僚。各地明代藩王墓中均有貼金折扇及灑金折扇出土,渾金扇面還有用針撥畫山石人物的,極似倭扇格式。也有加畫龍、鳳的,可能只限于帝后使用。
一根扇骨,能思巧匠
早期扇骨較少,后來才用細骨。折扇外骨的加工,明代已得到極大發展。折扇開始普遍流行,先起宮廷,后及社會。象牙雕刻、螺鈿鑲嵌、及用玳瑁薄片粘貼,無所不有。但物極必反,不加雕飾的素骨竹片扇也曾流行一時,甚至一柄值幾兩銀子。清代還特別重用洞庭君山出的湘妃竹扇子,斑點有許多不同名稱,若作完整秀美“鳳眼”形狀,有值銀數十兩的。至于進貢折扇,通常四柄放一扇匣內。
附:九華扇賦 曹植
序:昔吾先君常侍,得幸漢桓帝,時賜尚方竹扇。其扇不方不圓,其中結成文,名曰九華扇。其辭曰:有神區之名竹,生不周之高岑。對綠水之素波,背玄澗之重深。體虛暢以立干,播翠葉以成林。形五離而九折,蔑氂[2]解而縷分。效虬龍之婉蜒,法紅霓之氤氳[4]。抒微妙以歷時,結九層之華文。爾乃浸以芷若[5],拂以江蘺[6],搖下五香,濯以蘭池。因形致好,不常厥儀。方不應矩,圓不中規。隨皓腕以徐轉,發惠風之微寒。時氣清以方厲[7],紛飄動兮綺紈。
-----------------------------------------------------------------------------------------------------------
如果您對折扇感興趣,請聯系我們的在線客服,或致電0512-65632811
了解最新盛風動態請掃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