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定制熱線4006-987-163
扇子除了有搖風納涼的功能外,還有審美功能。我國歷代的文人都喜歡在扇子上作詩題字。在扇面上作書,最初的動機只是作為美飾點綴,而后人又經過不斷演進,才成為一種特有的扇子扇子書法藝術。
扇子書法藝術始于何時,已無從查考。從史料上看,最早在扇子上創作書法的是東晉的書法家王羲之。
1、據《晉書》記載:有一次,王羲之在取山游玩時,看見一位老太太賣六角竹扇,王羲之一時書興大作,便從老太太手里奪過扇子,在扇面上各題寫五個字。老太太看到此情此景,顯得很不商興,王羲之對老太太說:你不要擔心,就說是王右軍寫的,一百錢一把。老太太按照王羲之的話去叫賣,果然,人們爭著購買。至于王羲之在六角竹扇上題寫什么內容,用何種字體,現已無法知曉。
2、唐朝有一名叫武平一的,他在《徐氏法書記)中寫道:他從小被撫養在宮廷里,親眼看見武則天皇后的身邊宮人拿出六十多套書法在億歲殿晾曬,其中有一套略小,約有十余卷,是王羲之用扇面寫的《樂毅論》、《黃庭經》。以上可以說明,至少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書法家已經在扇面上創作書法了。宋代以后,文人墨客在題書扇子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佳作不斷出現,現存最早的扇面書法是宋微宗趙估的草書扇上面書有掠水燕翎寒自轉,墜泥花片濕相重的詩句。
3、元代,沒有太多的扇子書法藝術流傳下來。明代成化、弘治年以后,由于折扇的廣泛使用,使得文人雅士對其倍加珍寵。一把上乘的、經過書家點綴過的折扇,成為他們顯示風度氣質、制造儒雅氣氛不可缺少的道具。
4、明清書家在長期書法實踐中創造了長短行的規范,使書法折扇布局方式形成疏密布白有序的章法。明代的祝允明、文征明、唐伯虎、王寵、董其昌,清代的鄭板橋、包世臣、吳昌碩等書法家,創作的楷、行、草、隸、篆諸體扇子書法藝術,藝術品位很高。至于現代書家,如沈尹默、啟功、歐陽中石、劉炳森等幾乎無不能在扇面上揮毫潑墨,書藝使扇子書法藝術發揚光大。
5、隨著社會的向前發展,扇子的功能已面目全非。早期的納涼功能正在被電風扇、空調機所代替。扇面變成書畫家創作的一種藝術形式,甚至有些書法家不惜余力在小小的扇子上大顯身手。
--------------------------------------------------------------------------------------
如果您書法扇子請聯系我們的在線客服或撥打電話:17768011578
了解盛風最新動態請掃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