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定制熱線4006-987-163
扇面書法藝術與扇面的特殊形態有著密切的關系。扇子作為我國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在我國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漢代以前稱為原始期,漢代以后稱為藝術期。原始期的扇子上沒有書畫藝術的跡象,藝術期的扇子上有明顯的書畫跡象,根據其發展的情況,我們將藝術期的扇子劃分為四個階段。
1、漢代是扇面書法藝術的發育階段
漢代以前,還流行用集羽作成的形如鵲翅的“羽扇”。這些質地,顯然都無法實踐書法團扇藝術的表現。到了漢代,絲織業獲得了飛速發展,因此出現了用絹、紈、素綾等絲織物做面料的“紈扇”。團扇這種形制和質地上的發展,為扇面書法藝術的發育提供了重要的條件。到了東漢時,扇面上除了能夠織出一些圖案以外,已經出現了織字文錦,其文字是“長樂明光”、“延年益壽”等吉語。
2、魏晉——唐宋是扇面書法藝術的發展階段
魏晉時期制扇的用料和裝飾方法也開始豐富起來了,上層社會的人們開始享用素白色的絲織扇面所提供的條件,除了織有花鳥蟲魚的紋樣之外,扇面書畫也開始發展起來。這不僅美化了扇面,而且人們也常以擁有社會名流書繪的扇子,來表示自己的品位、修養及政治經濟地位,扇面也因繪有名人書畫而身價倍增。
唐宋時期,在制作扇子的過程中,非常重視扇面的質地,提倡宜書宜畫式質地。書畫名家和文人雅士在扇面上題詩作詞、揮毫書畫的風氣,更比魏晉盛行,在扇面上繪畫、扇子書法藝術作品已較普遍。迨及宋代,社會上玩書畫扇的風氣愈來愈濃,并出現了不少扇商開設書畫扇鋪,為扇面書畫的交流和收藏創造了有利的條件。由于制扇業的飛速發展,書畫成了扇面不可或缺的內容,因此扇面書畫藝術發展較快,流傳至今的宋代扇面書畫作品已具備了較高的水準。 3、元明清是扇面書法藝術的成熟階段
明代的團扇改進為雙面繃絹,可以一面作書題詩,一面繪畫。這時繃制的扇面仍以生絹為主,由于生絹表面毛糙,不易著墨,難以潑墨寫意,故大多為楷、行書。清代以后,團扇制作改為礬絹繃面,絹面光滑細膩,易于揮毫,各種書體皆有表現。
明代以后,紙面折扇流行。清光緒年間,由于紙面折扇的普及,使扇面書法漸趨成熟,書寫內容豐富多彩,各種字體的書法在扇面上都有所表現。使扇面書法達到了輝煌的地步,成為與手卷、冊頁、對聯、條幅等并列的一種書法形式,文人墨客鮮有不能作扇書扇者。
4、近現代是扇面書法藝術的豐富階段
近現代由于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扇子的應用范圍越來越窄,手搖扇子日益稀少,扇子扇面書法真正成為藝術品而為人們所珍愛。書法家們在扇面上留下的許多精美的作品,不僅供欣賞和珍藏,也成為國際文化交流中互相饋贈的珍貴禮品。可見,扇面書法的實用性也在發生著變化。
隨著印刷術的飛速發展,扇面印制更加方便快捷,扇面書法的普及進程也會加快。現代扇面書法,在繼承傳統扇面書法的基礎上,不斷創新,不僅內容取材廣泛,意境清新,而且形式多樣,富有時代氣息。為了使扇面書法發揚光大,中國書法家協會于1998年和2005年連續主辦兩屆全國扇面書法展。
--------------------------------------------------------------------------------------
如果您喜歡書畫扇子請聯系我們的在線客服或撥打電話:17768011578
了解盛風最新動態請掃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