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定制熱線4006-987-163
竹器是用竹子作材料制成的器具。我國是世界上培育和利用竹子最早和最多的國家。因此被稱為是“竹子文明的國度”。不僅如此,還有“世界竹子看中國”的美譽。
建國后在西安半坡村發現的距今約6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遺址,其中出土的陶器上可辨認出“竹”字符號,古人研究利用竹子的歷史可追溯到五六千年前的新時器時代。
自古以來,竹子深深地浸潤在中國人的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早在商代就開始用竹子制造書簡和編竹器,漢代用竹建造宮殿,晉代用竹造紙,宋代“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有這樣的表述:“食者竹筍,庇者竹瓦,載者竹筏,煲者竹薪,衣生皮,書者竹紙,履者竹鞋”。同時,竹子在中國人心目中又是氣節和高尚的象征。與梅、蘭、菊合稱“四君子”。
竹器具以其實用、純正、耐潮等優點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幾年來,環保無污染的特點也使其在市場上大受追捧。而且耐潮這一優勢使它適應性特別強,南北皆宜。
用竹子制作的器物有哪些?常見的有寫字用的筆架,筆托,品茶用的茶臺等。基本上都與古人的喜好密切相關。它的風雅已經注入到中國文人的血液中了。
明清時期,文房用品的制作達到了鼎盛時期,各種文房用具一應俱全,人們寫字用的是毛筆,書寫格式自右向左,稍不留意衣袖就會沾到字跡,這就是臂擱的作用,一般以竹子作為材料。用去節后的竹筒,將其分劈成三塊,然后在凸起的竹面上進行鐫刻,多采用淺刻平雕,刻制一些書畫,通常是座右銘、詩畫以及贈言等等,具有濃郁的書卷氣,在文人的書案上是常見之物,具有較高的欣賞價值。還主要表現在它的各種特殊形態上,如斑竹,湘妃,桿上綴有斑點,細細看去別有一番韻味。
隨著時代的進步,大家現在很少再去把竹器具作為生活用品來使用,更多的是把它作為饋贈佳友的禮物,大部分人根據自己的個性需要也經常定制一些竹器具,時不時拿來把玩觀賞,怡情陶冶。
------------------------------------------------------------------------------------------------------
如果您喜歡竹質器具請聯系我們的在線客服或撥打電話:17768011578
了解更多蘇扇文化請掃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