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定制熱線4006-987-163
“錦灰堆”又名“八破圖”,也叫“集破”、“集珍”、“什錦屏”等,屬于國畫藝術工筆一類。相傳元代畫家錢選在一次醉酒之后一時興起,將桌子上的螯鉗、雞翎、蚌殼、魚刺等剩菜殘羹繪成一幅橫卷圖,畫中雜物栩栩如生,友人見了個個稱奇,爭相索求,錢選不假思索地揮筆為此圖題款“錦灰堆”,這一畫種由此得名。盛風之前分享過許多錦灰堆扇面,而今天要分享的則是錦灰堆折扇扇骨。
“錦灰堆”起于元,興于清末民初,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達到鼎盛。起初“錦灰堆”多為畫家成畫后對剩余筆墨的幾筆游戲,或是對文人雅士書房一角的隨意勾勒,翻開的字帖、廢棄的畫稿、蟲蛀古書、破舊折扇扇骨、青銅碑拓、信札、冊頁等殘損的文物片斷均可入畫。
“錦灰堆”的扇面繪畫的構圖方式突出特征可概括為一個“破”字,要畫出破碎、翻卷、重疊、玷污、撕裂、火燒和煙熏等古舊樣貌的扇骨圖案,畫中的殘章斷簡給人以古樸典雅、趣味橫生之感,因此備受文人雅士的青睞,有“非書勝于書、非畫勝于畫”的美稱。
“錦灰堆”以折扇扇面、立軸居多,后來還出現了木刻印刷品,有人評價說,“錦灰堆”有很強的民間年畫特征。文人的游戲消遣之作,演化為有市井文化色彩的民間繪畫紋飾,這是當年錢選所無法預料的。
古人曾以這樣的詩句來描述一種特殊的畫種,“顛倒橫斜任意鋪,半頁仍存半頁無。莫通幾幅殘缺處,描來不易得相符。”詩文說的是“錦灰堆”,一個歷經800年滄桑的特色畫種。將燒焦的書頁、撕毀的扇面及殘缺的佛經拓本等文物碎片拼繪于一張畫紙上。
然而,看似雜亂無章的“錦灰堆”其實并不是隨心所欲的涂鴉,可謂亂中有序。拿選材來說,“錦灰堆”的創作一般是在畫紙上先框定輪廓,再設計摹畫若干重疊交錯的小事物,有書有畫即可,不必拘泥于某一種物品,但要求所有雜物有出處和依據。另外,“錦灰堆”繪制要求也不簡單,必須采用熟宣紙、中國畫顏料、墨、毛筆和界尺等用具,將疊壓、穿透等效果逼真地展現在畫幅之中。
“錦灰堆”折扇扇骨錯落有致的交疊效果所制造的空間錯覺,極易使人聯想到20世紀初西方現代藝術中的拼貼畫。還有人把“錦灰堆”與大量采用廢棄物、報刊圖片和廣告拼貼組合的美國波普藝術聯系起來,稱之為“中國波普”。其實,“錦灰堆”完全是手繪而成,不允許粘貼拼湊,與波普藝術常用的復制、拼貼手法畢竟不同。
不過,正如我們不能因為波普藝術的通俗而輕視波普藝術家一樣,對“錦灰堆”的繪畫者也不可小視。他們“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既要精通花鳥魚蟲、山水人物及連環畫,還要熟知碑拓、青銅器造型和印章篆刻,并且長于真、草、隸、篆及古印刷體等各種書體的模仿。因此,雖然錦灰堆藝術的創作者未必于上述每門藝術都登峰造極,卻必定是集大成者。
------------------------------------------------------------------------------------------------------------------
有需要錦灰堆雕刻圖案折扇的朋友趕緊約起來,在線咨詢客服或撥打電話:17768011578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