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扇形成最初外形是很單一的,隨著團扇歷史發展,技術發展與人類經驗的積累,使得后期的團扇出現了很多不同的形狀,豐富了團扇的樣式和內涵,那么團扇的形狀到底是如何演變的呢?
一、圓形與方形團扇
古時候人們有著“尚圓”、“尚方”的造物觀和審美觀,受其影響扇子的造型就有了最初的圓形和方形,圓被認為是神圣、圓滿、和諧的象征,自然中的紅日、花朵的輪廓等都是圓的形態。佛教和禪宗都崇圓、尚圓,追求完美無缺的圓相。從新石器時代的器物可以看出大都以方和圓為基本造型。
據資料記載和考古發現,從戰國晚期到兩漢時期,團扇的形制制作總起來分為方形和圓形,“安眾扇”和“五明扇”是其代表。晉·張載《扇賦》中又謂“裂素制圓,剖竹為方”,方扇為竹子編制,圓扇為素紈做成。
晉·潘尼《扇賦》云:“安眾以方為體,五明以圓為質。”而在方形“安眾扇”和圓形“團扇”出現的這段時期內(戰國至兩漢)恰為儒道釋思想與古代樸素哲學的形成完備時期,因此“方”和“圓”的造型為團扇產生時的基本造型是深受當時人們所處時代的哲學觀、審美觀影響的。
二、六角、葵花等團扇
隨著團扇的發展六角、葵花、芭蕉等樣式相繼產生,這與古代團扇的設計思想仿生意識有著莫大的關系。
人類最初的創造都是模仿所得,在認識自然的過程中認識到一些現象就對它加以模仿,“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是古人的造型設計哲學。
在團扇產生的西漢時期至盛唐開元時期,無論"圓如滿月"的紈扇,還是方圓結合、六角、海棠、葵花、芭蕉、梅花等諸多樣式,都體現了人們早期的仿生意識。
這些造型大多從自然界中來,造型動機受文化、信仰、經驗等因素的影響既具有文化價值,又具有審美價值。而團扇仿生手法的特色和高明之處是將“美”與“用”相結合。
---------------------------------------------------------
盛風蘇扇在原來團扇樣式基礎上設計了很多新式的團扇形狀,喜歡的朋友請聯系我們的在線客服或撥打電話:4006-987-163
了解盛風最新動態請掃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