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定制熱線4006-987-163
在清代宮廷藏品中,有一種方便精巧的手執物件,它既有生活實用性,又具藝術欣賞性,這就是清宮舊藏的折扇,亦稱成扇、折疊扇、聚頭扇。折扇與扇面有著不解之緣,兩者在形態上可以像幼蛹與蝴蝶一般互相轉換。
扇面,是按傳統書畫形式進行藝術創作。作品完成后,可單張裝裱成“貼落”,用于室內屏風、隔扇、掛屏等特殊裝飾;亦可按書畫作品進行裝裱,制成多開相連的冊頁,供人們欣賞與收藏。扇面若是兩兩相背裝裱,下部安以不同材質的扇骨,則可制成方便實用的手持折扇,供人消暑納涼,賞心悅目。折扇屬于泊來品,它在北宋時期才由朝鮮傳入我國(一說在唐朝由日本傳入),隨后即在中土爭相使用,廣泛傳播。而使用過的扇子一旦被拆開分解,將扇頁重新裝裱和制冊,它就又回復到扇面的本來面目。
清宮折扇與扇面書畫作為古代藏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既具有傳世文物的普遍特征,又有其與眾不同的特殊性。對清宮折扇和扇面的欣賞與研究,將為我們打開了解清宮文化與藝術作品的另一扇便捷之門,清宮折扇與扇面書畫興起原因:
1、1644年清軍入關后,隨著全國統一政權的建立,以宮廷貴族為中心,開始多方位地吸納、學習中原文化,同時沿用明朝宮廷中的各類器物,使滿族更多地融入華夏傳統文化之中。
2、至清朝中期,經過幾代皇帝不懈努力,滿族上層貴族已諳熟華夏傳統文化內容,在古代詩詞歌賦、清朝宮廷扇子書畫作品,文章方面,許多滿族人已不遜于純粹的漢人。特別是康熙、乾隆諸帝多次率王公大臣南巡江浙地區,日益受到江南文風的陶冶和影響,對歷代傳世文物及各類文化用品傾心向往,甚至直接拿來使用。在這種社會背景之下,頗具文人氣息的折扇和扇面開始在宮廷中流行起來。
清宮扇面作品與喜好藝術的各代皇帝密不可分。從現有折扇和扇面傳世藏品看,有的是由皇帝、王公貝勒直接創作,更多的則為皇帝身邊的文臣學士或宮廷書畫家創作。
3、清入關后,自順治朝開始,各代皇帝從小即在宮中學習儒家經典,廣泛學習傳統的詩詞文章,日日進行書法方面的訓練,在功課之余亦涉及筆墨丹青,包括順治帝福臨、康熙帝玄燁、雍正帝胤禛、乾隆帝弘歷本人,在繼位后都曾長期從事書法或繪畫創作,后代的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諸帝,也大多勤習書法,常臨墨池,為后世留下不少清帝御筆書法作品。而扇面作品因數量較少成為御筆墨寶中的極品。
----------------------------------------------------------------------------------------
如果您喜歡書畫折扇請聯系我們的在線客服或撥打電話:17768011578
了解盛風蘇扇最新動態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