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定制熱線4006-987-163
折扇出現于北宋時期,到了明代由于永樂大帝酷喜折扇,上行下效之下,折扇才得到長足發展。明時蘇州城內制扇作坊十余家,技工百余人,品種漸多,制作愈加精良,扇骨、扇面、扇墜、扇袋等各方面都十分考究,已具精細雅致的特點。明時人尚用泥金扇,明代著名的泥金工藝折扇《烏骨泥金扇》就以蘇州所制為最佳。
明泥金折扇,該折扇一名“折疊扇”,又名聚頭扇,折扇收則折疊,用則撒開,故又名“撒扇”。該扇紙質泥金幾何紋扇面,竹扇骨,附有絹帶。泥金是指將金箔或金粉和膠成泥狀,以其涂飾在絹或紙質扇面上,則成泥金扇面。
對于折扇而言,大家見到的最多的是用竹子做成的扇骨,這是因為竹子自身的纖維程度高,它的韌性要比其它木質材料都要高,所以用竹子做成的扇骨,可以長期使用而不會折斷。那么要是用木質材料來做扇骨的話,就要想辦法通過其它工藝來增強木質材料的韌性,不然的話,它的扇骨就不能被削的很薄很薄,做出來的扇子就會又大又笨,攜帶和使用都極其不方便。
明式扇它本身那種制作工藝就是以輕為貴,當時明代記載,折扇的重量是有標準的,相當于現在,它每把扇子不會超過現在的一兩,不超過50克,那么它的長度不影響的情況下,整個材料薄了,比如說一根篾片,就有20絲或者30絲左右,20絲相當于1毫米的五分之一,是很薄很薄的,明代最流行的折扇——明泥金折扇就是這樣的特點。
------------------------------------------------------------------------------------------
如果您喜歡盛風的烏骨泥金扇請聯系我們的在線客服或撥打熱線4006-987-163
了解盛風動態請掃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