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定制熱線4006-987-163
全國定制熱線4006-987-163
能產(chǎn)生高質(zhì)量的手工藝品的原因離不開當(dāng)時文人的參與。比如,明式家具是有文人參與設(shè)計的,王世襄先生和馬未都先生都有研究;篆刻也是在明代出現(xiàn)了文人治印的風(fēng)尚,當(dāng)奉文彭為鼻祖,明代扇子自然也和文人脫不開干系,今天我們我們就來聊聊明代折扇。
一、明代最流行“土豪金”扇面——明泥金扇面
明代蘇州折扇有什么講究,它涉及到扇面、扇骨、扇墜以至于香色等各個方面。先以扇面說,明人習(xí)尚使用金扇。據(jù)潘群考證,這是由于明代折扇,除了在初期從朝鮮流入者為貴重外,當(dāng)時一般人喜愛日本所制的“泥金面烏竹骨”(《蓬窗續(xù)錄》)。
但是,所謂日本傳來的“蘇扇佳作烏骨泥金扇”,實際上并不曾“泥金”。據(jù)明人郎瑛的考證,日本折扇“古稱戧金而無泥金,有貼金而無描金、灑金”。原來泥金之法是我國工匠吸收了日本、朝鮮兩國折扇制作的精華,加以融會貫通而進一步獨創(chuàng)的。
1973年吳縣明代許裕甫墓就出土了文征明書畫泥金扇。扇面為泥金,高20.3厘米,寬55厘米。扇面雖在尸水中浸泡幾百年,仍然不失光澤。連文征明都愛寫泥金扇面,可以想象這種泥金扇面的流行程度了。
二、確有出土的明代蘇州折扇
1979年的《文物從談》期刊中,潘群在《明代的折扇》一文里提到,明代著名的“烏骨泥金扇”,則以蘇州所做為最佳。他這么說,絕對是有物為證。他在文中提到1973年吳縣明代許裕甫墓就出土了文征明書畫泥金扇。
出土的文征明書法/繪畫泥金扇面,1973出土
剛才提到扇面為泥金,高20.3厘米,寬55厘米。雖在尸水中浸泡幾百年,仍然不失光澤。才外,我們得知這柄折扇“扇骨為烏木,十二股,長31厘米”,也就是我們今天說的十二方,九寸半。
文征明是明代中期有名的書畫家,在他數(shù)量眾多的傳世作品中,書畫扇面占了相當(dāng)一部分,并有不少精品。他的作品可做收藏書畫扇以珍藏,這柄出土的折扇,一面畫的是雨景山水。近處的水坡煙樹,用墨筆混點,結(jié)合暈染的技法,樹叢中用淡漠勾勒出小屋三兩間,遠處則有山峰在云雨中起伏。
墓中還出土了申時行手書折扇,為竹骨十三股方端混金面,骨長28厘米,扇面高15.2厘米,寬43.5厘米。一面行書五律《興福寺》、《石公山》詩兩首。另一面無畫。
------------------------------------------------------------------------------------------------------
如果您喜歡泥金扇面的扇子請聯(lián)系我們的在線客服或撥打電話4006-987-163
了解更多盛風(fēng)動態(tài)請掃碼關(guān)注我們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