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定制熱線4006-987-163
《懷袖雅物》中記載:“蘇州折扇,初始以扇面重金,以顯豪華富貴;繼而扇子重骨,以示一扇數絕,啟開收藏,應手自若;進而重書與畫,以表風雅瀟灑,其中提到以扇重金,便是指的泥金扇,而蘇州最著名的便是烏骨泥金扇。
自古蘇扇都以其文人文化,吳門書畫而聞名,但《懷袖雅物》中這一說法顯然表明,最初的蘇扇“扇面重金”,這里的“重金”所說應是泥金。明代習尚使用金扇面,也就是烏骨泥金扇。
史料記載明代時最流行的折扇——明泥金折扇當時就已經享有盛譽,1973年,吳縣明代許裕南基出土的文征明書畫泥金折扇,扇骨為烏木,十三股,在水中浸泡幾百年,仍然光澤不減。從這一點就可見其工藝之考究。
所謂烏骨泥金,指的是烏木扇骨和泥金扇面,對于折扇而言,大多是用竹子做成的扇骨,這是因為竹子自身的纖維程度高,它的韌性要比其它木質材料要高,所以用竹子做成的扇骨,可以長期使用而不會折斷。那么要是用木質材料來做扇骨的話,就要想辦法通過其它工藝來增強木質材料的韌性,不然的話,扇骨就不能被削的很薄很薄,做出來的扇子就會又大又笨,攜帶和使用都極其不方便。
明式扇的制作工藝是以輕為貴,當時明代記載,重量是有標準制式的,每把泥金扇子不會超過現在的一兩,也就是50克,那么在長度尺寸不受影響的前提下,就需要將整個材料做薄,比如說一根篾片,就有20絲或者30絲左右,20絲相當于1毫米的五分之一,是很薄很薄的。
--------------------------------------------------------------------------------------------------
如果您喜歡泥金扇子請點擊聯系我們的在線客服,或撥打17768011578
了解更多盛風文化請掃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