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定制熱線4006-987-163
中國扇子的歷史與文化源遠流長,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如果要尋根究源的話,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當然那時的扇子跟現在我們使用的扇子有很大差別,并不是用來納涼搖風的,而是作為一種帝王彰顯身份的禮儀用品,電視劇里我們常看到皇帝的背后立著的兩把儀仗扇,那個就是中國出現的最早的扇子。直到后來,才開始出現了個人使用的扇子,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團扇。
經數千年沿革演變完善改進已發展成為幾百種的扇子家族,但總的歸納為二大類;一平扇(即是團扇、葵扇、麥草扇、玉版扇等)不能折疊,二折扇可自如敞開收疊。平扇來之于"障扇"(掌扇)"竹+捷"(古代用竹片編制成的扇子稱"竹+捷")。
西漢至宋代的一千多年間,中國人用扇,包括所有的文字記載中只要提到扇子,都是指團扇。舉個例子,《水滸傳》里有一回叫智取生辰綱,里面提到“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這里公子王孫搖的就是團扇。到了北宋之后,折扇被傳入中國,并被國人加以改造,才形成了我們現在所見到的折扇。
東漢時,大都改羽扇為絲、絹、綾羅之類織品,以便點綴繡畫。一輪明月形的扇子稱之為“紈扇”或“團扇”,也叫“合歡扇”。當時扇子有長圓、葵花、梅花、六角、匾圓之形;亦有木、竹、骨等材之柄;還有扇墜、流蘇、玉器之飾。扇面上常繡以山水花卉,款式爭奇斗艷,閨閣仕女手搖團扇,清風徐來,不但可以平添主人嫻雅文靜的儀態,又能體現女性天真活潑的個性。
-----------------------------------------------------------------------------------------
如果您對團扇感興趣請聯系我們的在線客服或撥打電話4006-987-163
了解更多蘇扇知識請掃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