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定制熱線4006-987-163
在中國發現的最早的扇子圖像和扇子實物,只能向上追溯到春秋戰國時代,距今約2300年左右。而在西方,有關扇子的圖像和實物可上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并有證據表明,古代的希臘人、伊特魯里亞人和羅馬人,不僅使用扇子招風納涼,而且也把它用作一種禮品扇,一種禮儀性器具。
古代人們從內心深處對禮器的重視,以及禮器對社會日常生活的重大影響,是今天的我們所難以體會到的。《禮記·禮器》篇云:“禮器,是故大備。大備,盛德也。禮釋回,增美質,措則正,施則行。”可見禮的施行和禮器的施用,能夠形成一種禮制社會的法制秩序。
歐美一些文化藝術修養較高的上層人士, 大都被中國傳統文化所深深吸引, 以扇子為代表的中國 工藝品極受他們追捧。在英國倫敦的國家肖像館, 還藏有伊麗莎白女王手拿中國折扇的盛裝坐像。
中國最早見諸于文獻記載的扇子—“五明扇”,便是帶有恭敬、莊重意味的一種禮儀之扇。從史書中可知漢代及其以后的朝代,都有這種禮儀之扇的使用,如唐制里就有“其人君舉動必以扇”的規定,以此來顯示帝王的威儀,令人頓生崇敬之情。
在漫長的古代社會里,儀仗扇作為“禮”文化的重要載體和表現一直承傳有序。越到后來,儀仗扇在使用數量、規格、質地上的等級區別愈加嚴格,并且會因使用場合的不同而有差異。
古代有一種羽扇之制被稱為雉扇,亦名雉尾扇,這是十分典型的禮儀之扇類型。魏晉時期,諸王侯皆使用雉扇,漸成定制。南朝江夏王劉義恭為宋孝武帝所忌,于是下詔規定王侯不許用雉尾扇,改用紅色的朱團扇。
隋與唐初的儀仗扇使用與南北朝相比變化不大,只是等級限制有所放寬。當時雉尾扇與團扇的圖像,可見于隋代嘉祥英山壁畫、盧誼造像碑、唐西安李壽墓壁畫等處。
中國扇文化可一謂浸深涉廣,古人很早就已借扇之形,傳物之趣,折扇形象是如何創意的運用到建筑上的,將扇子形式應用到園林建筑等設計中去。在中國古典建筑中,傳統風水學一直很受重視,其核心思想便是人與大自然的和諧。“扇”能讓人聯想到“風”,意會到“風”,于是扇形建筑的設計建造,在古代也對應著風水學中“風”的意義。
--------------------------------------------------------------------------------------------
如果您喜歡扇子請聯系我們的在線客服或撥打電話:17768011578
了解盛風最新動態請關注我們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