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定制熱線4006-987-163
紙扇子書畫是我國獨有的一種書畫形式,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曹操收藏有一柄九華扇,十分名貴。曹子建為此寫了一篇《九華扇賦》。曹操請府上幕僚楊修為他畫扇,不小心掉了一個墨點,楊修就順勢畫成一只蒼蠅,這就是“誤點成蠅”的故事。在唐人張彥遠撰寫的《歷代名畫記》中有所記載,由此說明:在魏晉時期就流行在扇子(團扇)上作畫了。
唐代畫扇之風興起,可以在唐代畫家周昉(生卒不詳)繪的《揮扇仕女圖》中有所反映,圖內的仕女們,手里執扇,輕盈搖移,婀娜多姿。到了南宋時,紙扇子成為文人墨客青睞之物。扇面書畫的內容頗為廣泛,有人物山水、奇花異草、神話傳說等。明清兩朝是扇面書畫鼎盛時期,名家杰作,層出無窮。
紙扇子面上的畫與字是分不開的。名扇名畫必有書法家的墨跡。不少紙扇子都是詩畫并重,比如宋代畫家王晉卿與文學家蘇東坡,就是一人作畫一人題字。又如, 近代畫家吳作人(1908—1997)與詞學家趙樸初(1907—2000)也是如此。扇子作為禮品饋贈朋友,是很吸引人的。京劇表演藝術家程硯秋(1904—1958)送給他的朋友翁偶虹一幅紙扇子,上有親筆題款。這也是我國文化人之間,傳遞友情的一種禮物。
中國紙扇子曾經成為歐洲皇室權貴和豪門富翁的珍品,也是社交場合中身份和財富的象征。這一點恐怕是少為人知的信息吧。話說在清朝乾隆年間,皇帝對紙扇子愛之尤甚。他下令將其收藏的元、明紙扇子共300 件編目成書——書名《煙云寶籍》。同時,在我國南方廣州等地受官府委托制作紙扇子,取名“官扇”。這些紙扇子上畫有嶺南風光、珠江風景、客家風俗,繪畫手法古拙,扇面富麗堂皇,深受歐洲上流社會人士的喜愛和歡迎,且賣場價格不菲,一時傳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所謂“官扇”,其實就是扇面上“有畫有文有印章”的紙折扇。這種官扇原來僅為皇室、官宦人家所用,后來慢慢流傳入民間,代代傳世,成為古董。在香港,一把品相好的官扇,拍賣底價至少是數萬元港幣。清代是官扇的盛行期,以廣州的產品最為有名。那時的官扇選用宣紙為上品,這個我們在宣紙扇子扇面的六大特點中有詳細介紹,也用其他皮紙為扇面,大都以珠江風景和風俗人物為題,繪畫風格和手法各異,主要出口銷往歐洲,也深受北美上流社會人士的喜愛。當時制作的官扇,連外包裝盒子也十分講究,錦緞裝潢,雅致封緘,還帶有作者印章,售價不菲。往往貨一到歐洲,立即銷售一空。更有趣的是,有的歐洲人也來開辦折扇廠,從中國訂購白紙扇子,請歐洲畫家在扇面上作畫,不論不類。據說,一些印象派畫家在扇面上下筆后,連自已也搖頭不已。這真有點“東施效顰”的味道了。
紙扇子作為一種藝術品,收藏的日時久遠。其工藝之精湛,造型之雋美,品種之繁多,為中華之一絕。扇子原為扇風納涼之物,后與中國書畫結緣,而成為融書、畫、工藝為一體的藝術品。這才顯示了它的真正價值,才具有更加迷人的收藏魅力。因為它精致小巧,既可欣賞品味,又兼實用價值,還可裝裱或嵌入鏡框陳設,亦可收合置入筆筒中,所以收藏尤為方便。
收藏書畫紙扇子,應注意以幾點:第一,書畫作者的知名度的大小;第二,審視扇畫上的繪圖有無“出格”;第三,書法的筆力是否恰到好處;第四,扇骨是否精致,品相是否完好。此外,收藏的書畫扇面一定要完整、清潔,墨彩妍麗,放收自如。如發現有水漬、蟲蛀、殘破、變污等,收藏價值則大打扣。遇到這種情況,可請裝裱畫師進行重新清理,以減少經濟損失。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紙扇子日漸具有了一種文學藝術上的特征,它與戲曲、民俗、姓氏、軍事、武俠、電視、醫藥、歌舞禮儀、詩詞歌賦等等的結合,形成了一種內涵豐富又可以意會的文化語言,并且產生了奇妙的效果。比如說,打開紙扇子——用扇面遮臉,表示慚愧、不好意思;在胸前緩慢揮動,表示我正在思考;在胸前急速揮動,表示我心里很著急。迅速收起扇面, 滿臉慍色, 表示我生氣了。又比如,右手執紙扇子,向左手掌輕輕敲擊,表示十分欣賞、滿意;把紙扇子敲向左臉頰,表示同意;敲向右臉頰,則表示反對。如此等等,形成了一整套豐富的紙扇子語言。所以說,紙扇子的文化趣味還是蠻濃厚的吶。
紙扇子及其他扇子從簡單的生活用品,經過長期的演化,已經成為華夏民族優秀文化百花園里的一朵奇葩,形成了獨特的而又引人入勝的扇文化。在中國古代文化的世界里,扇文化既是一座神圣的殿堂,又是一方瑰麗的花園,它代表了文化的理想境界,它寄托了文人雅士對真善美的向往,它又向人們展示了社會生活多側面迷人的風采。
----------------------------------------------------------------------------------------
如果您喜歡紙扇子請聯系我們的在線客服或撥打電話:17768011578
了解盛風最新動態請關注我們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