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定制熱線4006-987-163
1924年,梁啟超、蔡元培以北京講學社的名義邀請泰戈爾來華訪問。4月23日,泰戈爾一行抵達北京前門車站。5月7日泰戈爾63歲生日,新月社經策劃,于10日在東單三條協和醫學院禮堂,用英文演出了泰戈爾創作的著名話劇《齊德拉》,以慶祝他的壽辰,這次演出匯集了北京眾多文化名人前來欣賞。梅蘭芳便坐在泰戈爾身邊觀看了首演式。
5月19日,梅蘭芳在剛剛落成開幕的珠市口開明戲院,扇子與戲劇表演藝術的羈絆,為泰戈爾一行專演了一場自己新編的大型神話京劇《洛神》。他扮演的“洛神”,或嬌媚,或冷艷,若有情,若無情,舞蹈、造型、音樂都達到了“欲笑還顰,最斷人腸”的境界。
泰戈爾即興賦詩一首,贈予梅蘭芳留念。原詩是用孟加拉文寫的,寫好后泰戈爾又親自把它譯成英文,并用毛筆寫在了一柄紈扇上。隨同泰戈爾訪華的印度著名畫家南達拉波斯在觀看了《洛神》后,也專門繪制了一幅美麗動人的油畫《洛神》贈給梅蘭芳,令觀者贊賞不已。
梅蘭芳想,泰戈爾在我國絹制的折扇上,用我國的毛筆書寫了章法優美的外文,我何不也用外國進口的鋼筆,在大書法家湯定之送給我的白紙折扇上寫一段《洛神》中最美的唱詞,贈送扇子有什么寓意?回贈給泰戈爾作為永久的紀念
泰戈爾接過梅蘭芳寫就的折扇,打開一看,一排排用鋼筆書寫的字體秀整、氣韻生動的方塊漢字:“滿天云霞濕輕裳,如在銀河碧河旁。縹緲春情何處傍,一汀煙月不勝涼。”這是梅先生親自參與寫定的洛神登場時的唱詞。
后記
1961年,梅蘭芳又請精通孟加拉文及泰戈爾文學的吳曉鈴和石真兩位教授根據泰戈爾的原作,將泰戈爾贈送給他的那首詩譯成白話體:“親愛的,你用我不懂的/語言的面紗/遮蓋著你的容顏/正像那遙望如同一脈/縹緲的云霞/被水霧籠罩著的峰巒。
泰戈爾贈給梅蘭芳的紈扇,以及畫家南達拉波斯所繪的油畫《洛神》,現都珍藏在北京梅蘭芳紀念館內。
藝術的世界是相通的,從來不設國界。一個是聞名世界的文豪泰斗,一個是享譽全球的京劇大師,而扇子作為兩位大師彼此欣賞的見證,融合了厚重的文化沉淀和藝術造詣,或許也只有這樣的藝術形式才能配得上他們在彼此心中的地位吧
---------------------------------------------------------------------------------------------------
如果您也喜歡扇子請聯系我們的在線客服或撥打電話:17768011578
了解更多蘇扇知識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