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定制熱線4006-987-163
折扇,由扇骨和紙質或絲質扇面構成的扇子。中國傳統工藝折扇出現于宋代,流行于明清,因開合自如,攜帶方便,集詩書畫藝于一身,有“懷袖雅物”之稱。在扇骨的選擇上,中國傳統折扇視“紫檀、象牙、烏木者,俱目為俗例,惟以棕竹、毛竹為之者,稱懷袖雅物”,外銷折扇的審美取向則與傳統工藝折扇大相徑庭。象牙、玳瑁、硨磲、黑漆描金、檀香木,甚至是金銀累絲,外銷工藝扇的扇骨無論是材質的選擇還是在制作工藝上都是極盡奢華繁復、精工奇巧之能事。外銷扇的扇面或繡或繪,注重運用西方技法再現東方風情,它們色彩絢麗,裝飾華美,中西藝術風格融合的特征尤為明顯,我們在西漸的中國風——外銷工藝扇中也有介紹。
清康熙晚期象牙透雕彩繪洋人狩獵圖骨工藝折扇,縱25.5厘米,由22檔象牙扇骨以絲繩連綴而成。扇面采用紅綠彩描金彩繪工藝分四層裝飾,頂部倭形開光內透雕花卉紋;主體紋飾通景彩繪洋人狩獵圖景,以瑞獸穿花卷草紋圍飾;底部紅彩裝飾帶內以三開光紅彩描金花卉山水紋裝飾;最末端紅彩弦紋扇形開光內描金彩繪花蝶紋樣。這種裝飾風格與同時期中國“伊萬里”外銷瓷上的裝飾技法如出一輒,扇形狹長細窄,扇面展開角度呈銳角狀,均構成了17世紀末18世紀初早期廣作外銷骨扇的鮮明特征。
清乾嘉時期檀香木透雕花卉紋章紋骨工藝扇,縱20厘米,橫35厘米,由24檔扇骨以絲帶連綴而成。通體采用透雕拉花技法,每檔扇骨頂部透雕菊花紋,骨身由數百個大小形狀各異的孔眼構成,巧妙地組合成對稱分布的團花紋和幾何紋圖案,扇面中央淺浮雕盾形花體字母紋章。扇面頂部透雕菊花紋,居中處以盾形紋章裝飾,是18世紀末期骨扇的典型風格。
清嘉慶銀鎏金累絲燒藍花卉紋骨工藝扇,縱19厘米,橫33厘米,26檔銀鎏金扇骨絲帶連綴,通體采用銀累絲燒藍工藝制成。累絲工藝,又稱“細絲工藝”、“花絲工藝”,是將金或銀加工成絲,再經盤曲、掐花、填絲、堆壘等手法制作金銀首飾的一種精細工藝。燒藍,又稱點藍或銀琺瑯,是以銀為胎,用銀花絲在胎上掐出花紋,再用透明、半透明的琺瑯釉料填于花紋之內,經過多次低溫焙燒而成的裝飾技法。銀累絲燒藍扇是最奢華的外銷扇種,它成本高昂,工藝精湛,存世量稀少,主要流行于清嘉慶年間,其后少量用在折扇扇骨的裝飾上面。
清宮折扇與扇面書畫鑒賞玳瑁雕花鳥人物紋骨工藝扇,縱18.7厘米,橫31厘米,19檔玳瑁扇骨絲帶連綴。大骨雙面雕刻,運用鏤通雕和淺浮雕的技法雕刻亭臺樹木和菱格紋。小骨運用劈絲淺浮雕技法,分多層裝飾,頂部圓形開光內飾花卉;中部主體扇面形開光內飾亭臺樓閣、花鳥樹木,居中處雕橢圓形留白紋章,四周輔以回紋、雙魚、神仙、鳳鳥、花籃等吉祥紋樣。此扇尺寸偏小,扇骨增厚,與乾隆、嘉慶年間大而薄的透雕骨扇有明顯不同。玳瑁扇的制作工藝與象牙扇工藝相近,多采用鏤雕、劈絲、透雕、隱起、浮雕、深雕等雕刻技法,也常采用描金或描銀的技法裝飾,以提高色彩的亮度,增強奢華美感。
--------------------------------------------------------------------------------------------
如果您喜歡文玩扇子請聯系我們的在線客服或撥打電話:17768011578
關注盛風微信公眾號了解最新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