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定制熱線4006-987-163
手工紙扇子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黑紙扇子;另一類是白紙扇子。因兩種都是扇子,故世間常把紙折扇均簡稱為紙扇子。
黑手工紙扇子的扇面采用桑皮紙,纖維長,拉力強。在紙面上再涂以煙煤粉和柿漆調成的涂料,使其烏黑勻亮。杭州有一家杭州黑紙扇子,生產黑手工紙扇子,先在烈日下曝曬10小時,后放入水中泡24小時;再投入沸水里沸40分鐘,取出后晾干,依然是色不褪、紙不破、形不變。因此把這種黑手工紙扇子譽為“一把扇子半把傘”,用它來遮點小雨不成問題。在黑手工紙扇子的扇面上照樣可以書法或繪畫,不過都是由制扇師傅代筆。他們用金粉或銀粉描出不同的書體,小楷似蠅頭萬匹,狂草如龍飛鳳舞,溢彩流金,古樸高雅,令人愛不釋手。
中國傳統紙扇子文化悠久,白手工紙扇子的扇面多用宣紙或構皮紙,其面積一般不超過尺幅。手工紙扇子的正反兩面一面作畫另一面題字,集詩、書、畫、印為一體,堪稱價值連城的藝術珍品。相傳在明朝時,唐伯虎有一天去杭州西湖游覽,見路旁一老婦賣手工紙扇子,無人問津。遂打開一看,扇面全為空白。唐伯虎(1470—1523)憐憫她貧苦,于是提筆揮毫,并以高價出售手工紙扇子,全城為之轟動,老婦笑逐顏開,其后傳為美談,這個故事似為晉朝王羲之逸聞的“復制品”,區別在于王羲之是絹扇、題字;唐伯虎是扇子、繪畫。
畫扇的題材廣泛,人物山水,花鳥魚蟲,無所不有。因為受到扇面尺寸的限制,故布局頗費心思。書畫家們決不輕易落筆。不論是山巒疊峰、飛巖流水;或者是日落晚霞、閑花野草,都要反復構思、小心落筆。因此,一旦扇面出現書畫藝術,身價即增高百倍。明代的唐伯虎、仇英;清代的王石谷、惲南田、吳昌碩;現代的齊白石、徐悲鴻等,都有作品傳世。
從16世紀起,中國的手工紙扇子子向世界各地流傳。葡萄牙、西班牙因為缺乏優質的紙張,又不詳其制作訣竅,使用羊羔皮作扇面,折起來十分麻煩,仰望中國手工紙扇子子之項背,嘆為觀止。17世紀,手工紙扇子已經成為歐洲宮廷中加冕、慶功、舞會等禮儀活動中的重要紀念品。不管是白手工紙扇子還是黑手工紙扇子,都成了歷代不少文人雅士收藏的珍品。
20世紀以來,由于手工紙扇子子的大普及,民間市場上遍地皆是,加上有些成品的制作品質甚差,以至使其售價每況愈下。現代家用電器進入家庭后,手工紙扇子子的使用銳減。然而,卻又出現一種新時尚。有的家庭的墻壁上懸掛一種長約1米有余的大手工紙扇子,上面有字有畫,或雅致秀逸,或大氣磅礴,詩情畫意,活色生香,為室內添色不少。
手工紙扇子精湛的工藝和傳統書法詩詞繪畫的完美結合,兩者相得益彰,渾然一體,真是妙趣橫生,令人愛不釋手。明代唐伯虎、文征明、等人都喜在扇面上作畫題詩。清代的扇面畫最為豐富,名家輩出,如等,都是畫扇高手,因而此時的扇面畫,風格流派異彩紛呈,蔚然大觀。扇子發展到明代嘉靖年間,分為杭扇、蘇扇、寧扇等流派,它們的藝術風格和制作手法各有特色。杭扇與杭州的龍井茶、絲綢并稱“杭城三絕”,有多種形式的制作,其中又以黑手工紙扇子最為著名,它以青柿汁涂扇面,色澤烏黑,經久耐用,既可消暑又可遮陽。蘇扇就是蘇州的扇子,以白手工紙扇子為主,制作考究,工藝精良,杭扇、蘇扇多以竹子為扇骨,以紙、絹為扇面,雅致細膩。寧扇就是產于南京(古稱金陵)的雅扇,與蘇扇大致可歸入一個流派、一個系列。
----------------------------------------------------------------------------------------
如果您喜歡紙扇子請聯系我們的在線客服或撥打電話:17768011578
了解盛風最新動態請關注我們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