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定制熱線4006-987-163
在上海明代墓葬中,出土有近百把古董折扇,其數量之多,為全國少見。已經發掘清理的明代墓葬中,一墓多數為隨葬1把折扇,有的2~4把。而寶山區顧家村明萬歷年間(1573-1620)朱守城墓內,隨葬有古董折扇23把,在全國明墓中僅此一例。
明墓中清理出來的折扇,由于幾百年間浸泡在尸水中,大部分已全部朽爛,部分扇面腐爛,僅存扇骨,少量保存較好。以1962年清理的松江區明代河南府推官諸純臣墓和1966年清理的寶山朱守城墓隨葬的折扇保存相對比較完好諸純臣墓內隨葬折扇4把,泥金箋。其中3把上有題字繪畫,我們在江南明墓出土的折扇有什么特點一文中也介紹過。
1、紅木扇骨山水畫扇(圖1)。扇骨16根,骨長31.5厘米,扇骨上雕有花鳥并鑲螺鈾,惜大部分已脫落(圖2)。扇面展開52厘米,高17厘米。正面繪山水。在畫面正中上部有云逸題詩一首:“別業居幽處到來,生隱心南山當戶。口豐水映園林竹,覆經冬雪庭昏未。夕陰寥寥人境外,閑坐聽春禽。”詩的右上角,蓋條形“瀚墨流香”朱書起首章。左下角落有“云逸”題款和鈴“云逸印”朱文長方印(圖3)。扇面左上角有“屬下知縣馮口口為太恩臺諸大人寫”題款。
2、棕木扇骨山水畫古代折扇。扇骨18根,骨長29.8厘米,扇面展開為47.5厘米,高16厘米,正面繪山水畫,尚能隱隱約約看出,背面楷書,已漫慈不清。
3、棕木木質折扇扇骨折扇歲寒三友,扇骨16根,骨長32厘米,扇面展開為53厘米,高17厘米,扇面尚能隱隱約約看出松針、竹葉和梅花組合的歲寒三友圖。背面楷書,已模糊不清,右仁角有“翰墨流香”引首章。章的形狀、‘字體、印泥色譯和同時出土的紅木扇骨山水畫扇上的“翰墨流香”印章一模一樣,應該出自一人之手。左下方鈴有“峰柳主人”朱書印,惜已模糊。山水畫扇上有“云逸”落款,歲寒三友畫扇上題款不清,但可看出有“峰柳主人”章,這樣看來,兩幅墨畫均是云逸所寫,且云逸為松江人士,因松江向以九峰三柳著名。
這三幅古董級泥金繪畫折扇,畫的是江南的湖光山色,卻描繪出了江南文人醉心山水幽勝的高潔、澹泊的精神情操。畫面構圖布景嚴整合理,詩、書、畫相互應發,這在上寬下窄,呈半圓環狀的扇而上繪出實屬不易,反映出畫家高超的技藝。
--------------------------------------------------------------------------------------------
如果您喜歡折扇請聯系我們的在線客服或撥打電話:17768011578
了解盛風最新動態請關注我們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