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定制熱線4006-987-163
流行于清末民初的日本和扇也叫檜扇,關于折扇是中國發明的還是日本發明的,一說折扇直接由日本直接傳入中國,一說折扇由日本發明經高麗人傳入中國,一說折扇由中國發明,經由日本發揚,又重新傳入中國。
我們不去討論到底哪種說法更具有說服力,總之日本的扇文化也是十分的豐富多繁。和扇與腰帶、提袋、木屐都是正規和服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和扇的代表就是小方數,“筷子”骨,其大骨小骨寬窄相仿,大骨最寬處為10至12毫米,最窄處為7毫米,一般長31至32厘米。現存的許多十方及以下的扇子都是日式扇。
一、日本的扇子
在公元7世紀,日本就有了關于扇子的記載。那時,它只是宮廷使用的奢侈品。當時,扇子是用彩帶將日本柏樹的纖細枝條扎連而成的。約100年以后,扇子便開始用紙糊了。從此在日本左都—京都就有了許多小型的手工業制扇作坊。其制扇工藝變化極小,全部13道工序都用手工完成。制作骨架的細竹片是從佐賀縣運來的。最簡單的活兒—磨光竹片,連小孩也能干。用彩帶扎連、裁紙和糊紙等工藝由少年和經驗豐富的師傅操作。
扇子的圖畫是十分重要的,其題材取決于扇子的用途。古老的傳統制約著藝術家的構思,譬如,日本戲劇歌舞伎和戲中的每一位角色所使用的扇子上的圖畫和色彩都是嚴格固定的。
特色:大小骨一樣寬窄(大骨最寬處為10至12MM,最窄處為7MM;長度在31至32CM。),多為九檔和十一檔。
二、中國的扇子
中國扇子文化的演變——— 扇子在古代的別稱“搖風”、“涼友”,相傳禹舜時代已有,晉朝崔豹《古今注》曾記載“舜作五扇”。不過,在隋朝以前,扇子多以綾絹、禽羽、竹篾等材質制成。隋至唐代,出現了紙扇,后又發展了象牙扇、檀香扇等名貴品種。明清時蘇杭的扇藝代表了中國古代工藝扇的最高峰:蘇州的扇子稱為“香扇”,杭州的為“雅扇”。
中國折扇由于文人官宦的青睞,大骨逐漸加寬(2~3CM左右),以便創作與雕琢。造成中式折扇的大骨明顯寬于小骨,大家可以看下中國五大名扇欣賞來比較一下。
此外,中式折扇有十二檔、十三檔、十四檔、十六檔、十八檔、二十檔、二十二檔、二十四檔、三十檔乃至四十檔不等;長度,開度,也多種多樣。
----------------------------------------------------------------------------------------------------
如果您喜歡中國折扇或日本折扇請聯系我們的在線客服或撥打熱線4006-987-163
了解最新盛風蘇扇動態請掃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