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定制熱線4006-987-163
明清的折扇扇面傳世較多,多為名人書畫扇面,且大都已裱成冊頁,成扇相對少些。而明墓中出土的折扇相對比較完整,扇骨、扇面甚至扇墜都能保留下來,且除了書畫折扇外,還有一些傳世甚少見的非書畫折扇。
根據國內及日本學者的考證,折扇起源于日本,北宋時期傳入中國,南宋時期中國已經有仿制的折疊扇,并出現了專門出售折扇的鋪子。從出土的實物來看,江蘇武進出土的南宋漆奩上的人物畫中,有一女子手持折扇,可作為南宋已有折扇流行的一個重要物證。不過,當時的人們還是習慣使用傳統的團扇。南宋時期一些密封較好的墓葬中曾經出土過團扇。元朝的統治者對折扇并不感興趣,當時有“元初,東南夷使者持聚頭扇,當時譏笑之”的記載。元代山西永樂宮壁畫,保留了大量元人生活情景,“折疊扇”只出現于小市民手中。
明初,中日兩國互通使者,進行朝貢貿易。日本來華朝貢貿易中主要物品之一就是折扇。進口的日本折扇得到了明成祖的喜愛,“上(成祖)喜其卷舒之便,命工如式為之”,“太宗遍賜群臣內府,又仿其制,以供賜予天下,迨遍用之”。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之,永樂以后,折扇在王公貴族和朝廷官員中逐漸流行。
成化以后,在折扇扇面上揮灑字畫流行起來。折扇和傳統的書畫藝術相結合,成為一種新的文化藝術載體,因此,除了消暑納涼的作用以外,折扇還成為文人士紳們揮毫潑墨,贈送親友的“雅物”,具有了鑒賞和收藏的價值。在官員和文人的推動下,折扇制造業逐漸成為我國的一種新興行業,國內仿制折扇的主要有四川、寧波、南京、蘇州、徽州等地。各地制作也各有特色,還出現了一批制作折扇的名家。如四川地區主要制作貢扇,面灑金,以輕雅著稱,每年進貢數量達12000把。蘇州所制折扇以書畫扇為貴,名家書畫扇,價更高。
------------------------------------------------------------------------
如果您喜歡折扇請聯系我們的在線客服或撥打電話:17768011578
了解盛風最新動態請關注我們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