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定制熱線4006-987-163
我們知道折扇的起源與發展歷史可追溯到漢代,折扇扇面的歷史和折扇扇骨一樣的久遠,經過歷史的發展,折扇扇面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折扇扇面按質地不同又主要有紙面和絹面兩種。
一、折扇扇面歷史之宋代
折扇扇面作為藝術品始于宋代,北宋時已有人在紙面折扇上題詩作畫,而南宋時才出現絹面折扇。由于宋元時期流行團扇,用折扇的人不多,而折扇又是易損日用品,所以流傳下來的實物極為稀少。
二、折扇扇面歷史之明代
明代中期,折扇書畫逐漸流行起來。由于折扇扇面的形狀呈半圓弧形,因而其構圖別具一格,形成妙趣橫生的畫境。無論是山水、人物、花鳥、走獸等"繪畫",還是詩詞歌賦等"書法",都可以創作出格調清新多變、布局錯綜紛繁的構圖效果,從而突破了傳統的繪畫和折扇扇面書法格式模式,為中國書畫史開辟了嶄新的一頁。
明代成化以后,折扇扇面藝術進入輝煌時期,許多著名書畫家(如仇英、沈周、蘭瑛、唐寅、董其昌等),都在折扇扇面上留下了不朽的作品,這是中國書畫藝術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折扇扇面彌足珍貴,很難覓得,不少收藏投資者把它們視為最高的追求目標。
三、折扇扇面歷史之清代
清代這一時期名家輩出,作品形式多樣,除繼續表現各家名派的個性藝術風格外,還流行雙人甚至多人聯合創作,有夫婦合作、師生合作、友人合作等多種形式。比如高翔畫的"梅花疏枝瘦朵"折扇扇面,便由金農和陳章題詩。乾隆的幾柄消暑折扇,書畫折扇的一面由劉統勛題寫書法,另一面由鄒一桂畫蘭花、蝴蝶,或蔣遷錫畫牡丹花。其中由雙人合創"一字一畫"折扇扇面的方式,后來被文人雅士們廣為仿效,例如:梁啟超的書法折扇扇面,由余紹宋配畫山水圖;陳法琛的書法折扇扇面,由其弟子陳懋侗配畫工筆折枝牡丹。有意思的是,"柯橋竹石圖"折扇扇面是由一位名家與其5個弟子聯合創作,其配合默契,作品風格渾然一體,令人叫絕。
四、折扇扇面歷史之民國
民國以后,"一字一畫"折扇扇面的合作更為流行,此種形式一直沿襲至今。由于合作伙伴各自都有相當高的藝術修養,能夠前呼后應、互為襯托,自然能夠收到異曲同工的藝術效果。這類折扇扇面備受藏家青睞,從歷年的拍賣價位看,一般都大大高于單人的作品。
此外,自明清以來,一些著名的書畫家都有一種習慣,即在繪畫、書寫折扇扇面時,總要先考慮扇骨的工藝水平,甚至只有出自名手的扇骨,才肯揮毫落墨。如明代蘇州制骨名家李昭、馬勛、馬福、柳玉臺等所制的扇骨,便都有落款,它們無論在當時還是現在,都具有很高的鑒賞價值和經濟價值。
--------------------------------------------------------------------------------------------
如果您喜歡折扇請聯系我們的在線客服或撥打電話4006-987-163
了解盛風蘇扇最新動態請掃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