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定制熱線4006-987-163
文人喜竹,以竹喻志,竹骨折扇,也稱為雅扇,以前有身份的人,一扇在手,出懷入袖是身份的道具。玉竹瑩透如玉,通過日夕摩挲,愈摸愈潤,顏色也由黃變紅,物久通靈。竹刻扇骨歷來是收藏者的珍愛之物。
刻竹雖為小藝,但自有乾坤,刻竹的歷史悠久,唐宋前刻竹只用于杖頭、如意、拂柄、筆竿、抓背之類,現在已涵蓋了筆筒、扇骨、臂擱、詩筒及茶則等類,范圍頗廣,將書畫和雕刻熔于一爐。刻竹,歷來有“作家”與“清客”之分,所謂“作家”,就是專門從事商品生產的竹刻藝人。他們師徒相傳,以此為業,講完刀法嫻熟,以技為重,畫稿常常摹仿或翻刻畫稿,少數自己創作畫稿,批量加工生產,俗稱“行貨”,價格相對比較便宜。所謂“清客”,就是講究氣息,我們所稱的文人竹刻。
文人竹刻是兼具文人藝術和工匠藝術的雙重屬性,它所表現的是文人審美趣味,講究個人修為學養的書卷氣,追求自我賞玩為目的的竹刻風格,在技法上,將書法和篆刻的元素帶入竹刻藝術,畫面主張簡潔雅致,清新秀逸,旨在尚意,所以歷來刻竹收藏者重“清客”而輕匠人的作品,很多“清客”竹人享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常與書畫名流交往,在歷史上出現了嘉定、金陵諸派,一時名家輩出,眾彩紛呈。
刻竹,主要是用刀來直接表現書畫藝術的一種雕刻語言。作為竹刻家理當具有中國書畫藝術方面的修養,但竹刻家畢竟很難達到專業書畫家的水平,所以請書畫家畫竹刻扇骨,畫擱臂,畫筆筒,都是一種常態。以前的竹人一般會有經常合作的書畫家,如常熟花劍南刻竹,其兄花元花劼庵是海上名家,擅長花鳥、草蟲,專門為花劍南畫稿。盛丙云、徐素白與江寒汀、唐云、錢瘦鐵等合作,成為二十世紀中國竹刻的重要代表人物。清末至民國為竹人畫稿的畫家數不勝數,任熊、吳昌碩、張大千、吳湖帆、齊白石、王一亭、蒲華、陳少梅、吳待秋、白蕉、汪亞塵、程十發、張辛稼、吳木等,都和竹刻家合作過,這種合作珠聯璧合,在藝壇上稱之為雅事,也成就了竹刻藝術的輝煌。
書畫家與竹刻家合作是很頻繁的,書畫家為竹刻家提供畫稿,以扇骨和臂擱居多。
畫扇骨注意事項:
1、畫扇骨前首先要把扇骨竹面處理一下,可用細砂紙順竹絲方向打磨一遍,特別是一些曾經手盤過的扇骨,上面有很多的油膩,必須擦拭干凈,再用軟布蘸滑石粉或粉筆末,以去油污,這樣無論粗細或墨色的變化都不會影響其表現了。
2、扇骨畫稿重在構圖,由于扇骨形狀呈細狹長,上稍寬,所以比較適合上重下輕的構圖,重點的畫眼放在上半部分,中間可適當留出較大的留白,畫面下面作些呼應,這樣畫面雖小,仍顯空靈。在線條的組織上要有疏密,粗細強弱、長短之變化,適當加一些塊面,但仍以線條為主,強調神韻和意境,畫面小但意境不能小。
3、對于畫畫的人來講,有兩種畫比較難畫的,一種是特別大的畫,一種是特別小的畫,像扇骨這樣小的構圖同樣需要起承轉合,畫面的所有元素都得有,增一筆不能,減一筆不能,要有高度地概括和提煉。其次在線條的表現上要適應用刀。蘇州一帶竹人一般以陰刻居多,以刀代筆,用刀的輕重深淺來表達線條的虛實濃淡變化。如果刻者有一定的書畫功底就比較能理解畫面,這樣刻竹的藝術品位和文化含量就大大地提高。
4、山水、人物、花鳥蟲草在表現上還不盡相同,山水畫刻骨要表現出一種清逸、空靈、清雅脫俗的意境,配以高士、農夫等人物的點綴,使畫面有一種詩意美。人物畫不僅僅滿足外形的肖似,更要重于傳神,筆簡意賅,以清逸高古為上品。花鳥蟲草則講究一個趣字,靜中寓動,借物遣懷,要充分利用扇骨的形狀巧妙構圖,往往可以出奇制勝。
文人竹刻必須有文人參與畫稿,或者刻者本身即是文人,才能有濃郁的文人氣息,顯現的是清靜之氣,含蓄內斂,追求的是一種心境,傳達的是一種幽懷。文人竹刻須物象簡單,刀法明顯,陰陽凹凸,勾勒皴擦,心手相得,運刀如筆,線條簡練,典雅古樸,題款字體娟秀遒勁,這才是蘇工,這才是真正的扇骨竹刻技藝。
-------------------------------------------------------------------------------------------
如果您喜歡竹刻扇骨請聯系我們的在線客服或撥打電話:17768011578
關注盛風微信公眾號了解最新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