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定制熱線4006-987-163
團扇畫所具的形式美感是團扇畫歷來為人深愛的重要因素之一,團扇畫在形式美感上所積淀的深厚傳統有待于進人不斷品味、研究、鑒賞,特別宋代團扇畫獨具特色,且對后世有著重要影響。
一、團扇花鳥畫對后世的影響
南宋花鳥畫團扇的藝術特點是小幅,在其影響下,元代以梅、蘭、竹、菊為主題的折枝花夲創作達到高峰,并在以后的明清乃至近代這種習慣仍延續不絕。由于折枝花鳥畫是以局部特寫的構圖形式出現的,不言而喻最適合團扇這種載體了,明清時期,花鳥畫創作中的折枝花夲成為一個重要的門類,有將畫花奔說成畫折枝。折枝花奔這種“有意味的形式”已經作為一種美學形態貫穿于整個花鳥畫史的發展歷程中,成為一種審美的典范。
二、團扇山水畫對后世的影響
南宋山水畫團扇的藝術特點以其筆墨的趣味性和審美的詩意化與宋代詩詞中的意境追求完全一致,這一點對后世的影響深遠。雖然以詩入畫并非由此開始,但作為一種高級審美理想和藝術趣味的自覺提倡,并日益成為占統治地位的美學標準,卻要從宋代算起。詩意追求和細節真實的同時并舉,使后者沒有流于庸俗和呆板,使前者沒有流于空疏和抽象。相反,從形似中求神似,由有限中出無限,與詩文發展趨勢相同,日益成為整個中國藝術的基本美學準則和特色。
宋代團扇山水畫構圖強調平遠,也直接影響元代山水畫在尺幅上的變化。元代山水畫的畫幅明顯偏小,元四家作品沒有北宋范寬、郭溪山水那種雄偉氣勢。這也是元代文人畫興起,追求平遠,淡遠的結果。明清以后,團扇成了一系列模式化的筆墨訓練和抒發畫家情感的載體,團扇繪畫也成為藝術家們把玩筆墨的慣用形式。這種形式在明清尤其突出,無論晚晴冊頁,還是清代冊頁都延續這種套路。另外,送人團扇山水畫小品主要是以水墨基礎上的淺設色。南宋團扇山水畫小品在后世小幅山水畫的構圖,筆墨狀物等方面影響巨大。
三、團扇人物風俗畫對后世的影響
隨著繪畫藝術的本身規律的發展,社會物質財富的不斷豐富,以及封建文人士大夫文化修養的提高,繪畫不僅是政治與宗教以“載道”的工具,而且逐漸成為精神享受的高級藝術品,文人士大夫在茶社飯后鑒藏書畫作品,已經成為一種時尚,繪畫功能的演變是人物畫純藝術畫的基礎,由此宋代人物畫不可避免地朝純藝術化發展。
南宋宋元以后,壁畫作者,絕為少見,自是已還,壁畫幾不為畫人所習,而沒落于漆工之手中。這種變化利弊兼有,好的方面是社會風俗、百姓生活入畫,生動活潑,意趣盎然,繪畫藝術與世俗生活聯系密切了,且對社會生活真實的反映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宋代團扇人物畫遺韻所及,元、明、清以降,至今仍回響不絕。歷數各代領一時風騷的代表畫家,沒有涉獵團扇畫創作的,鮮有其人,這也更為宋代團扇畫的藝術成就增加了評估的砝碼。
----------------------------------------------------------------------------
如果您喜歡繪畫團扇請聯系我們的在線客服或撥打電話:17768011578
關注盛風微信公眾號了解最新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