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定制熱線4006-987-163
全國定制熱線4006-987-163
扇骨雕刻藝術(shù)的歷史豐富,經(jīng)過雕刻之后的扇骨真的別有一番美感!不得不佩服手雕刻藝人,因為扇骨既薄且窄,用武之地極其有限,要想在這方寸之地刻出一番天地,需要豐富的經(jīng)驗和深厚的功力,經(jīng)過二百余年無數(shù)竹人的不懈努力探索,逐漸形成了各種扇骨雕刻方式。
一、陰刻
1、扇骨的雕刻方式之陽刻毛雕,毛雕又稱模雕,一般為劃刻,執(zhí)刀如執(zhí)筆,起刀略重,走刀輕捷,運刀僅靠指力,由于毛雕多為刻微細之白描書畫以及刻人物之須發(fā),禽鳥之絨毛。要求刻者成竹在胸,隨意隨手刻出,線條圓轉(zhuǎn)流暢,或如高古之游絲描,或如飄逸之蘭葉描,這種刻法往往不先畫好圖稿,然后依樣摹刻,因此沒有深厚的書畫功底是刻不了的。
2、淺刻、深刻, 淺刻和深刻區(qū)別僅在深淺,而所用刀具以及刀法并無二致,淺刻由于刻痕淺,刻件必須側(cè)著,靠光線投射到竹面上之反光方能觀賞畫面,而深刻往往靠正視便能一目了然。深刻用刀深浚,所刻字畫,神采奪目,尤其是刻書法,日久字口圓渾,韻味十足。
二、浮雕
舊稱陽文,浮雕可按高低分為:淺浮雕,高浮雕,透鏤雕多種。
淺浮雕,清康熙時,一代竹刻高手吳魯珍,獨創(chuàng)薄地陽文淺浮雕,他的特點是浮起雖淺,但凹凸起伏、微妙之極。
透鏤雕,竹刻藝人將單純的拉幾何形孔,改為先設(shè)計好透雕圖稿,如吉祥圖案、花果乃至人物場景等,先把圖象外多余的地方鏤空,然后再利用扇骨僅有的厚度,刻出飽滿而立體感強的高浮雕來,這就是扇骨雕刻的透鏤雕了。
三、留青雕
留青,“顧名思義”便是保留竹子外表之青筠,利用極薄的青筠,雕刻出淺浮雕來。由于全部雕刻工夫都在竹皮上進行,因此又稱皮雕。現(xiàn)今存世最早的留青竹刻實物為唐代樂器尺八,上面刻的是仕女花鳥圖紋,其刻法單純古樸,留筠處為紋。去筠露竹肌處為地,然后再在微微高起的竹筠上(竹皮厚僅十多絲)用陰刻手法刻畫細部。
四、陷地雕刻
在諸多竹刻技藝中,有一種特殊的刻法,一般陽文雕刻都是先把圖象外的竹材雕去使之凸浮,然后刻浮雕,但它卻保留竹子表面最外層的篾青,并將之作為雕刻物象的地,然后將物象一層層深陷雕刻下去。
--------------------------------------------------------------
如果您對雕刻的折扇感興趣,請點擊聯(lián)系我們的在線客服,或撥打4006-987-163
了解最新盛風(fēng)動態(tài)請掃碼關(guān)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