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定制熱線4006-987-163
陽刻和扇子扇骨加工方式之陰刻一樣,是竹子雕刻的基本手段之一。陽,簡單說就是凸,也就是說,陽刻的表現是凸出來的,如何浮雕,留青,透雕都屬于陽刻。下面我們就這三種陽刻方式做逐一講解。
陽刻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留青,二是薄地陽文、淺浮雕、高浮雕,三是透雕。薄地陽文、淺浮雕、高浮雕只是深淺程度上的差異,沒有本質性的區別。
一、扇骨留青雕刻
留青,又叫皮雕,是利用竹子表面青筠的顏色,與竹肌顏色形成差異。從雕刻手段上雖與薄地陽文相同,但這樣的工藝處理卻使竹刻有了一個新的品類。竹子表面有一層青皮,通常稱之為青筠。
這層青筠在制作竹材時一般要刮去,有的用刀刮,有的可用玻璃來刮,而后再用砂紙打磨處理。而留青,就是留下這層青筠。這層青筠留作雕刻圖紋,余下的鏟去,青筠鏟去后就露出竹肌,這竹肌有絲紋,一條一條十分明顯。這竹筠與竹肌永遠是兩種顏色。如竹筠色淺,竹肌色深,竹筠由白而黃,竹肌由黃而紅,留青部分永遠與竹肌不同色。
扇骨留青除有刀工顯現風采,更有這紅黃兩色交相映襯,愈顯扇骨晶瑩可愛。以留青而分出層次、刻出深淺,是這一工藝的一大特色。留青在扇骨中雖經常運用,但是由于扇骨面積小,不能像臂擱、筆筒那樣運用刀二由淺而深、層次分明,扇骨的留青多是山水近景或是簡單花鳥圖案,想了解具體如何雕刻的請看文章:留青扇骨竹刻方法/步驟。
二、扇骨薄地陽文、淺浮雕、高浮雕
薄地陽文、淺浮雕、高浮雕是指陽文雕刻程度的差異。在扇骨中,受材質所限,高浮雕基本沒有。薄地陽文和淺浮雕多見于表現書法和山水,以及金石文字類。
扇骨中的山水、花鳥等,以陰刻為多,但也有不少陽刻的山水、花鳥和人物等。如民國時期的余伯雨,就是擅長陽文淺浮雕。他曾創作二十四孝圖扇骨,每把折扇共兩個故事,總計12把。上面的人物及背景以淺浮雕表現,雕得栩栩如生,再配上篆字的題目和一首五絕陽文,別有一番風采。高浮雕的扇骨十分少見,偶然可見到將山石之洞、老樹之疤雕得很深,以襯顯出其為高浮雕,但這已與筆筒等器物的高浮雕相去甚遠了。
三、扇骨透雕
透雕在扇骨中不乏見,但扇骨透雕不同于其他竹刻中的透雕。如明清一些筆筒透雕人物時,人物皆有立體感,而扇骨中的透雕都是某一種圖案。像如意頭扇骨大多是透雕,雕的是鳳凰牡丹、鷺鷥荷花、葵花向陽等吉祥圖案。筆者收藏一竹骨,很簡單地在束腰處兩錢相疊,上面挖出一長方鏟形的透空,這柄扇子搖起來十分輕便。由此悟出,為什么許多透雕是在烏木材質上使用,這樣可以減輕自身重量,搖起來會輕便愜意。
--------------------------------------------------------------------------------------------------------
如果您對雕刻的折扇感興趣,請點擊聯系我們的在線客服,或撥打4006-987-163
了解最新盛風動態請掃碼關注我們